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放暑假了,孩子和我聊起“最難忘的事”這個話題,讓我回憶到童年,在我七八歲時的暑假,要幫家裡做家務,其中包括洗碗。有一次不小心,將洗好的碗放在盆子裡,搬起的時候不小心手一滑,結果那盆碗全部掉地上打了個稀巴爛。但我父母親卻沒有責備我,特別是一向嚴厲的父親還安慰我,那是我最難忘的一件事。
我問孩子,你最難忘的是甚麼呢?孩子說,“也是打爛了碗”。原來在孩子心中也感激我沒有因為她打爛了碗而責備她。
還記得她六七歲時,我讓孩子學習給父母盛飯,孩子盛到一半,小手沒力氣,結果碗掉地上打爛了,飯也灑了一地,當時我也學着我父親的模樣安慰孩子。就是這樣的一件小事,卻讓孩子成了和我一樣“童年難忘的事”,這也來自我父親的教育,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孩子說,今學年最後兩堂“司儀班”是測試,測試題目就是“感謝”。我問孩子在她心中要感謝的是甚麼人,孩子說除了父母的陪伴和愛、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友誼之外,她要感謝的是一位在銀河某自助餐廳工作的服務員姐姐,雖然那位服務員不認識她,但幾年前的那一幕還時常在回憶中抹不去。四年前的暑假,我和朋友相約各自帶孩子去銀河酒店吃自助餐,在吃的過程中,孩子不小心將一塊桌布上的碗拖在桌邊,碗掉在地上打爛了。當時我很不高興,在公共場所這是非常失禮的,正當我要責備孩子時,一位女服務員走過來,一邊收拾地上碎碗,一邊安慰孩子,膽怯的孩子因有人安慰,也在心中存上了感激,一直記在心上。
作為家長的我們,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有自省改過的機會,畢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練習。細心耐性的指導孩子,當孩子做不好時,也不要嚴厲的責備孩子。以相互尊重與理解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培養孩子獨立、自信、自律、責任感、合作和解決問題等的品格和生活技能,在實踐中得出真知。而這些遠比父母的說教、嘮叨、命令、批評、指責、懲罰、催促等等來得有用得多。
其實,孩子在做錯事時,一方面會被自己所造成的錯誤事情而緊張、焦慮,但更多的是擔心家長生氣、指責,甚至體罰。與其讓孩子難過,不如趁機給孩子安慰,讓孩子知錯就改,這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通過成長,養成具責任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安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