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漲船高
關於水的話題,像天方夜譚,永遠說不完。昨天說過,水是錢的別稱,因為古之
“錢”亦即“泉”。人們可以一日無錢,但不能一日無水,因為水是生命之泉。這是指飲食之水。而水的涵義泛指江河湖海,與陸相對。至於洪是怎樣而發?唐 · 陸禋《續水經》說:“蛇雉遺卵於地,千年而生蛟龍屬……其蛟破殼之日,害於一方,洪水飄蕩,吳人謂之發洪。”乃有洪水千年一遇之說,而明謝肇淛《五雜俎 · 地部二》則說:“吳興水多於山間暴下,其色殷紅,禾苗浸者盡死,謂之發洪。”此說成理。
鄭州發洪,災情嚴重,地鐵被淹,報載災後設追思處悼罹難者。同日新聞謂穗暴雨,地鐵水浸。事緣出入口擋水牆倒塌。地鐵乃交通工具,陸行乘車,水行乘船,十分方便,如今出現陸地行舟的怪現象。船浮水上,俗語有謂“水漲船高”,打工仔最愛聽這句話,換一句話說,又曰“牛頭肥,牛尾亦肥”。意謂這家企業盈利多,員工薪金、福利也好。風平浪靜的歲月,水漲船高當然皆大歡喜,然而崩口人忌用崩口碗,現今提到“水漲”,觸動敏感神經,聞之色變。其實很多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利亦有弊。藥能治病,也足致命,且看西藥的包裝,明文顯字說明“毒藥”,此一例也。而水必須漲滿始能行舟,水淺便會擱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其理一也。
《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則傾。”劉向《說苑 · 雜言》:孔子曰:“船非水不可行,水入船中,則其沒也。”還有《荀子 · 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也。”
從“水漲船高”這句俗語,悟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哲理,所指的是民意的背向,決定君主的成敗。原來古人書並不老套。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