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博物館公共教育之新趨向
——以澳門藝術博物館為例
在多元文化理論下的藝術教育,所注重的不再只是技巧和創作,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興趣,同時也能促進青少年的人格發展。博物館教育對於藝術教育的作用舉足輕重。
博物館教育的作用與意義
在藝術博物館裡,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夠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下近距離感受藝術的氣息和見證歷史的痕跡。展品豐富多樣,更會不定時舉辦各種主題的展覽供大眾觀賞和考究,有着極濃厚的人文、社會、歷史和藝術價值,藝術品當中還包含着藝術家的思想和故事,這對於“教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楊應時認為藝術博物館具有的教育資源和服務,是學校教育無法比擬的,在校園內的藝術教育基本上只是通過老師的語言和課件進行教學,而在博物館的藝術教育,不但有空曠的環境和資源,還能夠以實物作為教學媒介,增加學生的學習參與感。①
藝術博物館的職能
在西方,很多藝術博物館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教育機構,藝術教育是它們的基本職能,透過展覽藝術作品的形式來提高大眾藝術品味,同時向大眾普及藝術知識。陶金鴻認為參觀博物館是法國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走進藝術博物館,藝術博物館不但為學校提供了免費的資源、空間和服務,還提供給教師免費的藝術史培訓,在法國政府對藝術教育的重視下,再加上博物館與學校、社區之間的緊密聯繫,法國國民都有着對藝術較高的熱情和較高的藝術素養,因此打造出了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國度。②藝術博物館是培養大眾市民藝術素養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樞紐,它推動着藝術的通識教育,是一個能夠讓學生認識、學習、交流和獲取藝術養分的地方,博物館教育應該受到重視。
在我國的藝術博物館,有很長一段時間它的功能只是單純的展覽館,長期忽略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博物館教育總體發展水準遠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③無論是澳門還是內地的藝術博物館的作用就像是一個用來收藏和展示藝術品的地方,它與校園、社區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聯繫,公共教育的作用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給澳門藝術博物館之建議
一、藝術博物館走進校園
如果要實現藝術博物館與學校的連結,藝術博物館應該配合學校的藝術課程開辦相關的活動和課程,利用館內的藏品作教育資源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④藝術博物館應該與政府相互合作,積極推動學校組織學生參觀藝術博物館,把參觀博物館納入為學校藝術教育重要的一環,充分利用澳門藝術博物館的資源,豐富學生對藝術的認識和興趣,以達到“育人”目的。
二、借鑒澳門科學館
澳門政府為了推廣青少年科普教育,制定了參觀澳門科學館是高小學生常識科的必修課程,老師和導賞員會帶領學生參觀整個科學館,學生沉醉在科學的世界之中,樂此不疲。調查發現,大部分小朋友對於澳門科學館抱有很大的好感,在課堂結束後,小朋友都會要求家長帶他們再次前往澳門科學館遊覽,這裡便成為了家長與小朋友的閒暇去處,間接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科學的熱誠,所以造成了澳門科學館常常處於門庭若市的情況。它的受眾年齡很廣,澳門科學館為各個年齡段設立對應的設施。除了針對小朋友設置能夠體驗科學的機械設備互動遊戲之外,還修剪了愛心樹,讓澳門科學館成為了男女老少熱門打卡觀光的旅遊景點。
相對而言,在附近的澳門藝術博物館則顯得冷清許多,很多小朋友在訪問中表示對澳門藝術博物館的了解並不深入,可能因為在澳門藝術博物館的配套上針對的人群更偏向高年齡層的群眾。但在資訊化的時代下,澳門普遍市民總體的藝術素養並不高,想要解決藝術博物館資源浪費的這個問題,必須先從低年齡段的兒童開始着手,從小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和對藝術的興趣,進行多元文化教學,澳門藝術博物館可以嘗試增加更多可互動的教學方式,周權虎認為一個美術館不能沒有“互動性”,這使大眾對參觀藝術博物館失去新鮮感和吸引力,造成了觀眾寥寥無幾的情況。⑤澳門藝術博物館可以開辦更多的工作坊和活動,或者嘗試開辦藝墟吸引人流,藉此開拓澳門本土的藝術市場。這樣不但助長了澳門本土藝術工作者,同時也能夠活化澳門藝術博物館,相輔相成。澳門藝術博物館也可以嘗試辦一些繪畫比賽,加深年輕人對澳門藝術博物館的了解。
三、新時代虛擬博物館
在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蓬勃發展下,大眾對於藝術博物館有了更高的要求,藝術博物館應該拓展出新的發展空間。在互聯網興盛的時代,人們每天接收各種大量的網絡資訊,追求視覺上的衝擊,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在5G新時代來臨之時,藝術博物館也要與時俱進。蔡露認為虛擬博物館結合了2D技術與3D展示的形式,把博物館內的展品數位化,為大眾提供了全新的展品展示方法和觀賞體驗。⑥江凌則認為把5G和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藝術領域之中,藝術沉浸式體驗變得更逼真且更容易地被實現,新技術逐漸純熟,能夠以較低成本把藝術“景觀化”,實現虛擬實境技術。⑦5G時代的來臨,意味着人們能夠以更高速、更高效、更高質且更大容量地接收資訊,同時也意味着在未來的藝術博物館體驗中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結語
澳門藝術博物館應該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它到底只是一個單純的展覽館,還是一個着重教育推廣的機構?如果作為一個着重教育推廣的機構,應該積極推動澳門的本土藝術發展和專注培育學生。讓澳門藝術博物館發揮出它的功能,澳門政府對藝術教育投放大量資源,澳門藝術博物館對於藝術教育來說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同時把關注點投放在博物館教育上,避免造成本土教育資源的浪費。
筆者總結了幾點澳門藝術博物館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應該積極配合學校,促進與社區之間的互動,讓澳門藝術博物館走進校園和社區。二、利用澳門藝術博物館的資源助長澳門本土藝術家。三、引入新科技,讓澳門藝術博物館所涵蓋的範圍擴大。四、舉辦互動性高的活動,讓大眾市民能夠參與其中,從而活化澳門藝術博物館。完善澳門藝術博物館,完善澳門的藝術教育,共創澳門藝術的明天。
參考文獻:
①楊應時(2011)。建設我國藝術博物館教育的美好明天,美術觀察,2,4-6。
②陶金鴻(2012)。比較視野下的博物館藝術教育。南京藝術學院學報,6,74-76。
③王毓(2014)。中小學美術博物館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探索──以四川成都為例(碩士論文)。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市。
④劉鋒(2019)。美術博物館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反思。美術文獻,10,69-70。
⑤周權虎(2011)。基於網遊模式下虛擬美術館的實現與意義。第五屆全國新媒體藝術系主任/院長論壇論文集,398-402。杭州市:中國圖學學會,教育部學位辦。
⑥蔡露(2015)。網路環境下虛擬博物館資源與小學美術教學結合的應用研究(碩士論文)。浙江師範大學,金華市。
⑦江凌(2019)。論5G時代數位技術場景中的沉浸式藝術。山東大學學報,6,47-57。
梁倩婷 梁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