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二
2021年08月03日
第E05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阿嬤——讀《皮囊》有感

阿嬤——讀《皮囊》有感

夜晚,我獨自漫步在海邊。海風柔柔地吹起浪聲,浪花輕輕地拍打着礁石,月光無聲地照映着我。一步,兩步,我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一年前,我從泉州來到澳門,遠離家鄉、親人、小夥伴,各種不適應逐漸呈現。這裡的語言、食物都與家鄉有很大的差距,城市的快節奏也使我有些“窒息”。慢慢地,生活久了,當初的不適應早已被時間沖淡。唯有心中那份泉州情,越發深沉。

每當走在繁華的澳門街上,縱然食肆滿街,美食多樣,但是我最想吃的還是泉州小吃。那種味道的特別,在澳門怎麼也找不到。泉州小吃多不勝數。燒肉粽、安海土筍凍、海蠣煎、花生仁湯等,各有各的風味。

而在我心中,泉州最好吃的莫過於阿嬤的麵線糊。

軟糯的米線纏繞着鹵大腸、醋肉、油條,一口吃下,濃稠湯汁配上順滑的米線,配料的多樣,豐富了面條的層次。那種一口的滿足,足以消除一天的疲憊。

月光如水,冷風瀟瀟。昏然的樓道裡吹來飄渺的香氣。學習了一天的我,一聞到這熟悉的味道,不禁加快了回家的步伐。推開門,客廳的燈還亮着。

“喲,我的乖孫回來了。”阿嬷笑着從廚房走出來。“累了一天,餓了吧?快坐下,吃一口,暖暖胃。”阿嬤一邊接過我沉甸甸的書包,一邊習慣性地握了握我的手。“小手都涼成這樣了,讓你多穿點還不樂意!”隨即,她拿起一件厚厚的大衣披在我肩上。

從小到大,阿嬤對我的照顧都是無微不至的。小時,我不喜歡喝雞湯,阿嬤便帶着我去超市逛一圈,逛完回家後再餵我喝。

如今我來到了澳門,阿嬤仍在鄉下。阿嬤為了能常見到我,戴上老花鏡,拿起手機,學起了視頻通話,只為給我送來噓寒問暖的話語。我一有空,也會拿起手機,和阿嬤聊一聊近況,讓阿嬤照顧好自己和阿公。雖然相隔千里,但是透過視頻通話,我和阿嬤能常見面聊天。

崇達那十四則刻在骨頭裡的故事,其中一副骨頭是屬於阿太的。看着阿太獨坐門邊,等待崇達回家。我便似乎看到了我的阿嬤。母親告訴我,自從我離開後,阿嬤丶阿公少了個伴,每天不是聽劇,就是做些農活。每次與她視頻通話,她都笑得很燦爛。她總愛認真地看着我的臉,認真地聽着我的聲音,稍微有甚麼微恙,她就嘮叨不停,心疼不已。阿嬤年紀大,記性有些不好。但每次她都記得我要吃甚麼東西,便在家裡做完後,寄來澳門。

我很想念阿嬤。一切關心問候都不及陪伴。崇達說過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而阿嬤對我釋出的善、釋出的真、釋出的愛:讓我理解到人生或許就如皮囊一樣,心滿有愛的光芒時,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暖了心房,暖了我在彼方的寂寞……

看到夕陽西下,崇達陪着阿太坐了一下午,閒聊了一下午。即使後來阿太年老耳背,他也願意常常跑回去,和她聊天。看到阿太笑呵呵的模樣,我看到了我阿嬤的笑容。

好久都沒這樣坐在阿嬤身邊,哪怕不說話,聞聞她身上的萬金油味道也好。

我想念泉州美食,更想念留在泉州的阿嬤。時光無法磨斷我與泉州的千絲萬縷,澳門的夜雖然美,但一次又一次地勾起了我的故鄉情。那些五彩斑斕的燈光背後,卻是我道不盡的鄉愁。

讀了蔡崇達的《皮囊》,才發現原來人們的思鄉之情都如此相似。味蕾思念着家鄉的味道,刺激着我,不時提醒着我是一個異鄉人,要記得“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來到澳門,環境變了,生活變了,飲食變了。但不變的是我的心,不論走到哪裡,拼搏奮鬥的精神始終深深地烙在心裡。

澳門發展的道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下,變得更加寬廣、平坦。而我作為一個澳門的中學生,在這個良好的環境下,我將在澳門發展的道路上,留下足跡。路過崇達與我生命中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的人生,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結局是期盼展現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就讓你我揮灑自己的汗水,把思鄉之情變成推着我前進的動力,留下屬於自己無悔的青春。

寫着寫着,我的味蕾又有了阿嬤的雞湯。

黃 楷 浸信 高一

2021-08-03 黃 楷 浸信 高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6023.html 1 阿嬤——讀《皮囊》有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