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是最寂寞?
八月一日,二○二○東京奧運田徑賽場男子跳高項目出現歷史性時刻,來自卡塔爾三十歲的巴森與來自意大利二十九歲的譚比利,皆成功跳過兩米三七的高度,且在挑戰兩米三九的高度時,各別三次失敗。
正當比賽僵持不下尚有懸念之際,奧會官員先是問兩人是否願意加跳決定金牌得主,巴森卻詢問大會是否能頒發兩面金牌,而這在世界田徑的規則底下是允許的。因此,時隔一百○九年奧運田徑賽場上再度出現雙金得主,巴森與譚比利最終喜極相擁,雙雙帶回金牌。
【摘自:〈時隔一百○九年奧運田徑賽場再度出現雙金牌得主〉,關鍵評論網,二○二一年八月二日】
東京奧運的賽事持續進行中,除了弱勝強、逆轉勝的賽事令人看得熱血沸騰外,強強相遇而惺惺相惜的場面,同樣教人難忘不已。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尤數跳高比賽中的“分金”。
當日,兩位頂尖選手同樣未能挑戰兩米三九這高度,惟成績完全一樣,難分高下,其中一名選手巴森卻不囿於勝負,向裁判提出“分享金牌”這一為田徑規則所容許的建議,最後大家都接受這提議,皆大歡喜。提出建議的巴森固然難得,但譚比利亦同樣值得一讚,因為假如他堅持要分勝負,當個唯一的冠軍,根本不可能出現這一美事。
俗語有說,無敵是最寂寞,因為已經沒有對手。誠然,競技場上要分高低、定輸贏,但其實在體育運動的世界裏,勝負卻不是必要,因為體育運動的最終目標,是更高、更快和更強,既然如此,每個人需要戰勝和打敗的對手,其實都只是自己。而所有“對手”,不過是鞭策你一直向前、變得更強的“同路人”。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