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升1%
PPI漲幅重返9% 擠壓實體經濟
【路透社北京九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公佈數據顯示,雖然七月CPI同比漲1%,略高於預期,但相較受原油、煤炭及相關產品價格大幅上漲,PPI同比漲幅重返9%,追平五月創下的逾十二年半高點,PPI的上漲更令人擔憂,兩頭擠壓的現狀或加劇實體經濟的困境。
消費慾低促食品價降
分析師指出,儘管有豬肉價格繼續下跌、高基數效應下食品價格漲幅有較大幅度回落的因素,但多地洪澇災害也影響鮮菜、蛋類等農產品的價格環比漲幅,CPI同比回落幅度有限。但PPI的回落可能將持續較長時間,工業品價格還將在高位延續一段時間,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依舊可期。
“這次物價指數進一步說明: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因為PPI上升,企業成本進一步推高,企業困難更大。CPI中食品價格下降,說明居民消費意願更低,可能是就業不充分造成。當然也可能與食物供應充足有關。政府應千方百計促進就業,提高居民收入,以提振消費者信心。”曾擔任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的賀鏗說。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表示,八月以來各地散發的Delta變異疫情將對需求產生一定影響,或將抑制非食品價格上升,不過隨着豬肉價格逐步探底企穩,食品價格繼續下探空間不大,預計未來CPI仍將在1%附近空間波動。
全年通脹不超百分二
PPI再次觸及年內高點,主因來自於上游能源價格的上漲,以及中游的化工類、金屬類產品漲跌互現。前期疫情復甦下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的傳導,以及高溫天氣下煤價上漲是推升生產數據上漲的主因,生活數據方面上漲壓力則相對溫和。後期隨着Delta變異疫情在全球重起波瀾,國際能源價格上漲預期回落,國內需求相對平穩,保供穩價政策繼續推進,PPI整體將從高位逐步下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稱,七月CPI漲幅仍在意料中,雖然疫情有擴大之勢,影響供給端的同時也會影響需求端,預計後續漲幅有限,全年有望控制在2%的漲幅內。
但持續上漲的PPI還是令人有點擔心,一方面PPI的上漲主要受原油、煤炭等生產數據價格上漲的影響,另一方面消費的不旺也抑制PPI的漲勢傳導到CPI,但亦擠壓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
從目前看,PPI整體仍在峰值區域內,至於何時回落很大程度取決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美聯儲局的政策,估計PPI在峰值區域還將維持一段時間。
大宗商品價高位橫行
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國內PPI同比呈趨緩走勢,但預計維持在一個相對高位。主要是國內PPI同比走勢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相關性強。儘管從全球疫情、美聯儲局等主要央行政策前景,國內商品保供穩價措施效果逐步釋放等,不支持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走高;但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各主要經濟體仍離不開寬鬆財政貨幣環境支持,以及疫情造成供給瓶頸等,大宗商品價格仍有望保持較高位置。
結構性物價反映國內面臨結構性問題與經濟復甦不平衡。當前國內經濟首要任務還是防疫與支持內需,接下來政策整體有望略微寬鬆,但更多採取結構性政策支援工具,並積極落實商品保供穩價組合措施。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七月以來,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繼續對兩高行業採取限產壓降、能耗雙控等措施的背景下,生產數據價格反彈,特別是採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同比價格大幅上漲。同時,國際原油價格也在高位整固,令七月PPI同比小幅上升,與五月高點相同。
展望後市,PPI的回落可能將持續較長時間,工業品價格還將在高位延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