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08月11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尋樂人生)極端氣候下 輕軌還建海底隧道嗎?

極端氣候下 輕軌還建海底隧道嗎?

過去一周,因四名居民染疫,當局啟動全民驗核酸,相關資訊和動態消息,佔據了傳媒與社媒絕大部分篇幅。八月四日我在本報“蓮花廣場版”讀到一篇由郭濟修兄寫的評論〈輕軌東線還採用海底隧道嗎?〉,馬上把它轉發到經常論事的組群內,還附言請大家關注,讀後就此切身問題發表意見,結果沒有得到片言隻字回應!可見被當前身邊事障目,確是大眾的通病。

防疫很重要,但如何應對已經殺到身邊的氣候災難,是不是更值得大家討論和重視?鄭州的災難值得全球關注,汲取經驗和教訓。

說到應對氣候災難,防患未然,鄭州其實是個先鋒城市:花了幾百億元,認真地、有科學根據地建成海綿城市試點。然而,在每小時二百多毫米的極端天氣強降雨下,仍然不堪一擊。到目前為止,單是地鐵淹浸所造成的死難與失蹤人數,達三百三十九人。事後看來,當然鄭州可以做得更好。但誠如紐約城市學院土木工程教授羅伯特所言:“地鐵會被洪水淹沒,就因為它們建在地下。”“從倫敦到紐約,地鐵站進水的新聞屢見不鮮。凸顯了全球各大城市面臨的風險。”

郭文以鄭州地鐵災難為例,提問當局:面對極端天氣成新常態下,會否對早前“(輕軌東線)似乎決定採用海底隧道”模式,進行三思?他質疑“當局只說了一些採用海底隧道的好處,但沒有指出危險,包括興建時的危險(如近日珠海興業快線石景山隧道十四名施工者喪生)”;“海底建設隧道比陸地危險得多”;“建好之後仍有的危險,例如極端天氣帶來的危險”。

郭兄的文章和我的和應只是常識性議論,希望“輕軌東線是否採用海底隧道模式”的重大決策,由基建專家來具名發表(正反)評議,以說服公眾:政府的選擇是安全而問責的。

(輕軌 · 隧道模式 · 上)

沈尚青

2021-08-11 沈尚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7601.html 1 (尋樂人生)極端氣候下 輕軌還建海底隧道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