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08月12日
第A09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社論)立陶宛反華必付沉重代價

(社論)立陶宛反華必付沉重代價

針對立陶宛政府悍然放行台當局以所謂“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十日宣佈,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華大使。同日,國台辦亦正告台灣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只能自食惡果。

公開報道顯示,上一次中國召回駐外大使還是在一九九五年。當時,因美國政府允許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訪美,中國政府召回時任駐美大使李道豫。為表抗議,中國政府當時還停止了一切中美高層往來。直至美方承諾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後,李道豫才奉命返任。

上世紀八十年代,因荷蘭政府批准本國公司售台潛艇,中國立即召回了駐荷蘭的大使。一九八一年五月,中荷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直至一九八四年二月一日,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這三次召回大使事件均與台灣有關,反映出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某些國家若敢踩中國底線,中方絕不手軟。

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沿岸,人口不到三百萬,面積六萬多平方公里。它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後於二○○四年加入北約和歐盟。由於歷史恩怨等因素,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對俄疑懼心理突出,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長期採取親美政策,對俄態度強硬。

在中美關係發生變化前,立陶宛對華政策相對務實。隨着美國對華採取遏制打壓政策,立陶宛的對華政策逐漸走偏,成為歐洲國家中的反華急先鋒。二○一九年二月,立陶宛安全部門在報告中將中國稱為“國家安全威脅”。同年七月,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不支持吸引中國投資參與克萊佩達港口的現代化建設,中國投資“可能會威脅立陶宛國家安全”。

去年十月,立陶宛舉行議會選舉,中右翼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人黨主導的執政聯盟上台執政,立陶宛對華政策風格明顯轉向激進。今年五月二十日,立議會通過決議,干涉新疆問題。隨後,立外長蘭茨貝吉斯宣佈正式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十七加一)合作機制。

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拙劣表演的背後,有美國慫恿默許的因素,也有立陶宛死抱美國大腿的因素。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將與法德等西歐大國的協調合作作為重點,對中東歐的重視度下降,不僅未落實特朗普政府對“三海倡議”的投資承諾,還在“北溪二”等關鍵問題上跟中東歐國家唱反調。為討好美國,立陶宛企圖通過打“台灣牌”提升自身在美戰略中的地位,促使美國重視其需求。

中國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小國的策略多為在大國之間求平衡,瑞士是最成功的小國,連二戰戰火都沒有燒到它的國土上。像立陶宛這樣專與大國交惡的小國,可謂少見。立陶宛終將要為自己的愚蠢舉動付出沉重代價。

2021-08-12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7717.html 1 (社論)立陶宛反華必付沉重代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