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通脹萌芽 企業估值添變數
【路透社倫敦十一日電】從集裝箱船到硬紙板,更嚴格的環境法規正在引發短缺和價格飆升,“綠色通脹”逐漸萌芽,為企業的估值增添新的變化。
儘管央行發出通脹屬暫時現象的資訊,但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成本出現雙位數或三位數增長已成家常便飯。然而通常作為早期預警系統的債券市場還沒出現多元化的綠色產品。
雖然成本增加的部分原因是與疫情相關的供應問題,但基金經理們指出,引導世界邁向更環保未來的嚴格新規正在產生強大推動力。其效應可能比疫情相關通脹題材更持久。
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歐盟將提高運輸業和製造業的碳排放成本,放棄汽油燃料汽車的銷售,並對交易夥伴徵收碳稅。
鋁業、電力和肥料等行業成為箭靶,其他行業如航空業也在歐盟的打擊目標範圍內。
投資者大多同意綠色通脹是一種必然會出現的風險,因聯合國稱全球暖化正逐漸失控,頻繁發生的洪水、乾旱和森林火災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衝擊部分企業利潤
基金經理面臨的問題是,哪些公司的利潤會受衝擊,哪些公司可轉嫁成本,哪些公司會茁壯成長。
對於皇家倫敦資產管理公司的股票部門主管魯特(Peter Rutter)來說,解決方案在於如何建立模型,例如碳動態或影響現金流、收入和股價。“我們對綠色通脹深信不疑。有許多資產可能被棄用,例如不能再開車,或者一些港口不再允許船舶進入。另一個因素是增加額外成本。如果公司可轉嫁這些成本,那就是通脹。如果不能,就增加生產的通脹,並損害利潤率。”他說。
公司收益反映更高的投入成本。但很難說哪些是與環境有關。
美國零售商家得寶由於木材價格漲2倍,該公司第一季的毛利率降35個基點,抵消同店銷售31%的增長。
包裝食品公司Conagra警告說,原材料和包裝成本損害利潤,這一不利因素要到二二年底才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