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語)管好雙腿 速種疫苗
當局更新確診患者上月底兩天的行蹤,確診夫婦曾先後到過公共行政大樓、民間社團及銀行等地點,令當局追蹤具有共同軌跡人士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難度大增。為減社區爆發風險及發現可能存在的隱藏個案,更需要普羅大眾配合主動向當局申報及檢測,及早切斷可能存在的傳播鏈。
由出現新確診個案、封樓封區,再到全民核檢完成之際,確診者距今十多天前的行程方獲“補充”,而且社區足跡處處,令防疫工作增添變數。消息公佈後,眾皆譁然,網上熱議,許多人都成了“福爾摩斯”推敲行蹤。牢騷過後,還望回歸理性,科學應對。疫情之下,任何人都是受害者。恐懼猜疑無濟於事,歧視分化更不利團結抗疫。當務之急是從公衛角度評估風險,盡快全面流調,並及時發佈資訊。
要確定個人十多天前的行程,無疑有困難,因此更需要每位居民盡公民責任,確定有共同軌跡者,應立即聯繫當局並接受檢測;若未能確定亦不妨預約檢測排查,求安心,亦是負責任的表現。
首輪全民核檢結果均呈陰性,但因應變種病毒特點,社會不少人認為可考慮進行第二輪全民核檢,以期及早發現潛在個案,亦能為本澳建立安全城市形象,對將來經濟逐步復甦有正面作用。與此同時,透過今次追跡確診者行蹤,可見單憑個人申報、個人記憶,易錯漏,惹虛驚,事實上患者的行蹤已有多次修正。當局應盡快參考鄰近地區行之有效的行蹤記錄系統,例如“安心出行”,有助防疫工作能更順暢進行。當然,有關系統涉及私隱保障,但在公共衛生面前,如何在抗疫與保障私隱方面平衡、取捨,需要社會有共識及配合。
本澳抗疫雖取得相當成果,但提高疫苗接種率仍是重中之重。目前接種率尤其是中壯年人士已大為提升,但距離全民免疫屏障仍有大段差距。全民核檢反映出居民對政府抗疫措施的支持,大家不妨多出“一臂之力”,及早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保障家人。在這非常時期,與其怨懟,不如好好管住自己雙腿,減外出,避群聚。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