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延長防疫限制至明年三月
專家:今年“通關”非無望
【香港中通社十一日電】隨着新冠疫情放緩,就在香港市民期待恢復免隔離“通關”時,特區政府延長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的有效期,引發市民熱議。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十一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通關”並非無望,香港應守穩輸入個案防線,讓周邊地區建立信心。
守穩輸入個案防線
十日,隨着著澳門疫情回穩,經粵澳口岸出入境人士,由需持十二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放寬至四十八小時內。與此同時,香港不僅沒有“通關”消息,還將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的有效期延長至明年三月三十一日。
早在七月初,便有媒體援引“消息”指香港與澳門最快在七月十一日恢復免隔離通關。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見傳媒時也表明,已就香港疫情向中央提交報告,希望可以逐步恢復局部、有序及有配額的“通關”。
彼時,不少盼望恢復正常人流往來的市民一度以為可在暑假到來之際迎來曙光。
內地疫情數周回穩
雖然本次延長有關規例有效期讓不少市民覺得“通關”無望,笑稱“牛年見”要變成“虎年見”。但特區政府強調,延長有關規例有效期不代表現行限制持續不變直至有效期完結。
梁子超也認為,有關安排只是法律層面上容許政府實施檢疫安排,並不意味着今年無“通關”可能。從疫情角度而言,料內地疫情數星期後即可回穩,若香港暑假期間能嚴守輸入防線,整體疫情可贏得雙方信任,仍有可能推動“通關”安排。
關於“通關”條件,林鄭月娥早前指出,若能將疫苗接種率推高到至少百分之七十,與內地“通關”的條件或更加充分。
期間,香港也加緊“谷針”,多方面加強“推動力”。政府帶頭要求所有政府僱員和醫管局、學校、安老及殘疾院舍員工,須在免費接種疫苗和每十四天一次自費檢測間做出選擇;一些行業員工以接種疫苗取代定期檢測,香港高校也紛紛鼓勵師生接種。
外防措施港較鬆弛
截至八月十日,香港共接種逾六百三十一萬劑新冠疫苗,其中約三百五十六萬人接種首劑疫苗,覆蓋逾五成合資格接種人口。
但梁子超指出,相較於疫苗接種率,兩地能否形成聯防聯控是“通關”的重要條件,但目前香港鬆弛的外防措施,完全與內地背道而馳。
近日,政府以高、中及低風險地區重新劃分境外地區,新分類方法下,海外來港所有人士須根據來源地風險強制隔離不同天數。
梁子超說,以往屬於高風險地區的地方現時被劃入中風險地區,即便是非香港居民亦可抵港,相關做法等於變相放寬。
若想盡快“通關”,梁子超認為,一致性的外防措施十分必要,若不能避免輸入風險,任何一個負責任政府都會有顧慮。目前香港需嚴防病毒輸入,守穩疫情,讓周邊地區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