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立冀指引有時間表
如短期內無新增確診暫停執行
衛生局推出指引加強至社區醫療機構篩查疑似感染病人,有業界反映這令病人抗拒就診。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兼議員陳亦立指出,新措施令業界本已受疫情影響的生意雪上加霜,希望政府有時間表,如短期內無新增確診個案便暫停執行指引,同時優化整個核檢過程,使居民更願意配合做核檢。
衛生局最新指引列明,發燒、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疑似症狀。“健康碼”申報已更新上述症狀內容,並會因此變“黃碼”,須做至少一次核酸,且結果為陰性才會變回“綠碼”。
長期執行蝕入肉
社區醫療機構前日已執行指引,對業界有甚麼影響?陳亦立表示,昨早接獲會員反映,病人致電諮詢後不去就診。病人看普通科的私家醫生,主要是因為傷風感冒、消化不良,症狀也主要是上述內容。新措施下醫生須網上申報病人症狀,指示病人接受核檢,對病人影響大,等候核檢結果期間出行受“黃碼”所限,可能導致病人自行去藥房購買成藥服用或飲涼茶代替求醫。
如措施只是短期執行,業界會配合。但尚要承擔租金、人工、燈油火蠟等必要開支,擔心長此下去“蝕入肉”,導致診所停業或倒閉。
核檢站要多要快
陳亦立認為,既推出指引,便應考慮“照顧”。一定要方便居民做核檢,包括核檢地方要多、出報告要快,希望免費核檢也可在三小時內出報告,使居民更願意配合做核檢。
同時,希望當局有明確時間表,政府訂下十四日無新增確診個案便解封“紅碼區”和“黃碼區”的目標。現時是否也可考慮再觀察多十四日,如社區無新增個案,便暫停執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