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濕腳
因應新冠疫情持續,受限制人流和經濟活動的影響,台灣多個行業出現倒閉潮,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少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為了紓解民困和帶動經濟,台當局原定複製去年的“三倍券”計劃,加碼發“五倍券”,即先付一千元(新台幣,下同)換領五千元“振興券”。在遭到民眾普遍反對後,民進黨當局日前宣佈改為直接發五千元的“振興券”,仍然惹來坊間不滿。
據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近日網絡問卷調查結果,有高達九成以上民眾贊成發放現金,認為“五倍券”浪費資源又不環保。實際上,去年發放“振興三倍券”,從設計、印製、發放花近廿三億元,等於全台每人多出一百元。兌換程序繁瑣,民眾在“荷包乾塘”下還要自掏腰包“買券”消費,如同劫貧濟富,不少民眾索性“不領券”。“振興三倍券”的效果備受質疑。有民意代表推算,本次“五倍券”行政費恐高達一百三十六點五億元,若平均發給民眾,等於每人可多拿近六百元。
若發現金直接入帳,幾乎零成本且能夠最即時紓困,不用等待印製,也不用拿現金兌換,既慳錢,又快速實惠。更重要的是,在“德爾塔”病毒株肆虐下,透過電子支付或銀行轉帳方式領取現金,減少排隊群聚感染病毒的風險。民進黨當局捨易取難,一意孤行發放紙本“振興券”,過河濕腳,利益輸送行政費“肥水”,牟取私利,不言而喻。
魯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