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08月18日
第A09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社論)日不反省歷史不會有未來

日不反省歷史不會有未來

今年是日本戰敗投降七十六周年,多名內閣成員參拜了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事件再次反映出日本對待侵略歷史的錯誤態度和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的險惡用心。

七十六年前的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永載史冊的偉大勝利。然而,這些年來,仍有部分人向日本軍國主義招魂。今年八月十三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參拜靖國神社;十五日,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世博擔當大臣井上信治三位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同日,前首相安倍晉三、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等人也參拜了靖國神社。現任首相菅義偉在日本武道館舉行的“全國戰死者追悼儀式”上發表講話,表示日本戰後一貫重視和平發展,堅定信念絕不重蹈戰爭覆轍。但隻字不提侵略戰爭對周邊國家的傷害。至此,日本首相已連續九年未在“八·一五”致辭中提及加害和反省。沒有對歷史深切反省,難免要犯同樣的錯誤。

眾所周知,靖國神社是徹頭徹尾的日本軍國主義精神象徵。神社內供奉有十四個日本二戰甲級戰犯,並將一千多個乙丙級處決戰犯合祀其中,所擺放的二百四十六萬多人名冊中,約有二百三十萬人死於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內部陳列處處表現日本軍國主義的邏輯和痕跡,極盡美化侵略戰爭之能事。日本政要不忘“拜鬼”的舉動,是對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亞洲受害人民的二次傷害。

日本政客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大有了卻心願之意。政客一邊念念有詞“不讓戰爭悲劇重演”,一邊卻做着軍國主義的舊夢,借各種機會輸出其推脫歷史責任的所謂“和平”主張,將拒不反省侵略歷史的醜態包裝成“和平國家”的樣子,無論做得多麼冠冕堂皇,都掩蓋不了不甘心軍國主義失敗、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的險惡用心。

不僅日本政客公然淡化、美化侵略歷史,許多日本民眾也嚴重缺乏對真實戰爭歷史的認知,形成了扭曲的歷史觀。今年八月六日和九日,日本廣島市和長崎市分別舉行了原子彈轟炸紀念儀式。德國駐日使館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在對原子彈轟炸的死者表示哀悼的同時,指出日本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源頭是德國和日本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所引發的戰爭”。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日本網民圍攻:“怎麼能把日本和德國納粹相提並論?”“日本是被迫進行自衛戰。”“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是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封鎖。”等奇談怪論,令人咋舌。

日本年年不忘紀念戰爭,距離真實的戰爭歷史卻越來越遠。政客喊着“和平”口號卻忙於“拜鬼”,民眾因為歷史教育缺失變得無知,再次折射出日本社會扭曲的歷史觀和政客虛偽醜陋的嘴臉。

2021-08-18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8886.html 1 (社論)日不反省歷史不會有未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