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市場秩序可走得更遠
自內地雷厲風行監管平台經濟、教育等行業,投資者如驚弓鳥,凡風吹草動必避險離場。昨日內地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徵求意見稿,意味“二選一”、數據“殺熟”、虛假交易等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將面臨更嚴格、更細緻的監管。消息公佈後,科技股應聲下挫,避險情緒再急升,連帶大市氣氛轉弱。
投資者普遍摸不透這輪監管風暴,對於科技股這個昔日寵兒,現多持觀望取態。除受內地監管收緊政策影響,美證監連番舉動直接影響中概股,種種因素疊加,部分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減持中概股,整體投資氣氛轉差。
隨着政策收緊,股市風雨飄搖,新經濟熱被澆上一盆冷水。不過,由於疫下內地經濟保持穩定發展,並透過持續擴大開放,讓外資有更多機會參與,引資熱潮有增無減。據商務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兩成八,比一九年同期增長兩成七,內地市場的吸引力不但沒有褪色,甚至比從前更受外資青睞。
當下因監管政策轉向,投資界正試圖從不同渠道了解國策,期望可超前掌握捕捉未來發展趨勢,避免誤入雷區。新興行業爆炸式發展,監管政策往往滯後,如今內地出台規範指引,清晰監管細則,有助外界掌握底線要求。
作為國家經濟的核心領導和決策部門,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報道,雖然是大政方針,但隱見“天機”,值得細品。今年三月財經委召開第九次會議,明確要研究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問題,從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高度出發,建立健全平台經濟治理體系。如今逐一落實到位,可以預見,推進過程中遇陣痛期無可避免。
昨日財經委召開第十次會議,指出“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要着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前幾年澳門旅遊業因內地中產階層壯大而受惠發展,相信伴隨國策發展,冰河時期必將過去,未來行業發展可期。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