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反映社區蚊患趨嚴重
社諮委倡分級訂防滅蚊工作
【本報消息】中區社諮委副召集人兼兩海坊會副理事長李仲言表示,近日有居民反映社區蚊患情況日趨嚴重。今年三月,市政署公佈誘蚊產卵器監測數據,預計今年蚊子產卵數量將比往年多兩成。已有居民發覺,平時在公園,甚至大廈內被蚊叮咬的情況多了,也有居民投訴,住宅附近閒置地盤累積不少垃圾、積水等,成為蚊患的重要來源。
年初制訂滅蚊工作
李仲言表示政府應加強滅蚊工作,預先制訂一系列防蚊滅蚊的方案,他建議在每年一月,即從冬季開始,就應規劃一整年滅蚊工作,特別針對春季、夏季及雨季來臨時如何解決蚊患,制訂出滅蚊工作安排。
他續指,隨着科技不斷進步,人類已可以充分利用科學儀器,實時監測到成年蚊蟲實際數據,並快速反應,安排人員滅蚊,將蚊患影響降低,一些鄰近地區例如香港已採用相關設備,取代過往使用的誘蚊產卵器。
按各區情況防滅蚊
現階段,澳門是透過誘蚊產卵器預測蚊患程度,但沒有針對各區的實際情況推出相應的防蚊滅蚊方案。據悉,有些城市使用一種實時成蚊器,其成效優於誘蚊產卵器,可以直接測算出成年蚊的數量,從而得知哪個地區的蚊患特別嚴重,並及時派員噴灑消毒藥水進行滅蚊工作。
李仲言指,亦可根據蚊患程度分不同等級,每個等級又細分為輕微、中等、嚴重等,以制訂相應防蚊滅蚊舉措,明確投入力度。如在輕微程度時,要求注意環境衛生,防止蚊蟲孳生;中等程度時,要求定期檢查,噴灑消毒藥水;嚴重程度時,要求加強滅蚊次數。同時,將相關數據對公眾公佈,讓居民及時了解實際情況,並做好相應配合行為。
事實上,蚊蟲的生存空間有限,在水中一至兩周的幼蟲期,只要集中精力加強有關防蚊滅蚊工作,定能將蚊患出現時段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