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08月18日
第B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按疫情風險更新求診指引

按疫情風險更新求診指引

本澳疫情連續十四日“零新增”,平穩度過十四日的病毒潛伏期,但社區風險未完全解除。為加強早期排查,政府向醫療機構推出篩查疑似新冠病人的指引,冀及早發現潛在感染個案,阻斷病毒在社區傳播。但業界反映,當病人得知因發燒、咳嗽、肚瀉看醫生,健康碼將轉黃碼,並須接受至少一次核檢,影響求診意慾,亦造成防疫缺口,恐令業界生意雪上加霜。

衛生局前日推出指引,要求所有醫療機構,包括私人診所的醫生,接診有發燒、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及其他呼吸道症狀等病人時,須網上申報。經申報後,病人健康碼將轉為黃碼或紅碼,並須接受至少一次核檢且結果為陰性時,健康碼才能轉綠。引起不少迴響。

從防疫角度,現時社區風險未完全解除,政府要求業界配合,及早發現潛在感染個案,可以理解。但現實操作有困難。現時私人診所接診的病人,十之八九是發燒、咳嗽、肚瀉、流鼻水等,當病人得悉看醫生會轉黃碼,影響交通出行及生活便利,會否諱疾忌醫,寧願轉購成藥,形成防疫漏洞?衛生局昨迅速“補底”,出信要求所有藥房,接觸購買退燒藥等客人時,須查詢買藥目的,並建議病人求診及做核檢。

疫下企業經營困難,指引出台影響診所生意。如不少診所反映,當病人得知看病轉黃碼時,放棄求醫;亦有診所反映,當病人轉黃碼後,即向醫生宣洩不滿,影響醫患關係。新指引令診所陷兩難,如實申報影響診所生意;不如實申報,又要負上相應責任。診所或藥房會否因經營壓力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待觀察。雙職家庭擔憂在托兒所上學的幼童抵抗力差,經常生病,若因此被頻繁轉黃碼及核檢,家長將疲於奔命,恐怕難以承受。

社會有建議,倘再過七天或十四日,即新增四宗確診病例的廿一或廿八日後,本地持續沒有新增個案,社區風險降低,宜進一步調整指引。如沒有外遊史又有上述症狀的病人,可豁免轉黃碼及核檢,實事求是,以便業界配合及落實指引。

夏 耘

2021-08-18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8936.html 1 (新聞小語)按疫情風險更新求診指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