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生門》七十年
文字、口語者,不乏約定俗成話句:如“一騎紅塵妃子笑”一語,便等同嶺南佳果茘枝;而“羅生門”三字,則成了多種版本的代名詞:一件簡單事件,倘涉事眾多人物,出於其自身利益,每有作出不同的“供述”。
澳門書展場有“特價書”一角,陳列書籍售價特廉,有半價、幾折者。囊中羞澀,遂低於半價購得台版繁體字《羅生門》一書。內容豐富,不失研習《羅生門》這現象的案頭參考書,當然還包括對作者“芥川龍之介”的生平和創作緣起的介紹。
電影《羅生門》是黑澤明的成名作,獲得一九五一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這部電影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認同東方電影,讓日本這個二戰戰敗國在文化上獲得了很多自信,時至今日,在全球仍然影響巨大,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電影由黑澤明編導,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等演出,改編劇本參考日本暢銷小說作家芥川龍之介筆下《竹藪中》(又譯:竹林中)、《羅生門》兩個短篇故事而成,芥川龍之介有日本文壇鬼才、短篇小說之王之稱,深受歐美讀者喜愛,更有日本歐亨利之譽(歐為西方三大短篇小說作家之一,即美國短篇之王歐亨利(O. Henry),註:另兩位為法國之莫泊桑、俄國的契柯夫),芥川龍之介的名氣可見一斑。
《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兩篇故事,主要情節來自短篇《竹林中》,由於原著小說太短,改編劇本時又融入了另外一個短篇《羅生門》,最終的成片其實也不長。芥川龍之介是日本文壇的奇蹟,現今日本文學界的最高獎“芥川賞”,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芥川三十五歲自殺,他創作十二年幾乎全都是短篇小說和雜文,在日本文壇有極高地位。
根據日本史學家石川禎浩著:《中國共產黨成立史》(袁廣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書序言載:一九二一年四月,日本著名的文學家芥川龍之介訪問了上海,為了會晤“少年中國”代表人物之一的李人傑。李氏原名李書詩,通常稱李漢俊,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社會主義理論家、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成員之一(一九二七年遭軍閥逮捕殺害)。在芥川來訪三個月後,即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就在李漢俊的寓所召開,因叛徒告密,轉移到“紅船”繼續進行。據推測,芥川和李漢俊應是四月二十五日前後會面的,芥川《上海遊記》裡有《李人傑氏》一節,詳細記錄了當時情景。
芥川部分作品(如《羅生門》等)實非完全自創,不少有參考日本古典名著《今昔物語集》內容,以古典為框架,注入自己表達的“近現代思維”元素。《羅生門》的故事即以《今昔物語集》內“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章節基礎下寫出來的。
電影《羅生門》知名度很高,但凡電影愛好者,是不可能沒有看過的;若有相反者,未看過小說原作、或改編電影的,說起“羅生門”一詞,都已經成為“沒有真相”的代名詞。
“羅生門”原本是日本京都的正門(原名叫“羅城門”)地方,因為地震、颱風、戰亂、火災等原因年久失修,成為一個破敗的門樓。有一天下着瓢潑大雨,樵夫、和尚和一個無賴在羅生門下躲雨,樵夫與和尚像是經歷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無賴願意聽他們講一講,故事由此展開;樵夫三天前進山砍柴,發現了一具武士的屍體,因此報了官;和尚說三天前見過那名武士,牽着一匹馬馱着他的妻子,因此,她也是本案的證人;差役在河邊抓獲了從馬背上摔下來的強盜多襄丸,那匹馬和一些武器正是死亡武士的遺物,多襄丸也對殺死武士的事情供認不諱,但他不承認是從馬上摔下來的,他說是喝了有毒的泉水才病倒被抓,然後多襄丸講了事情的詳細經過……
兩個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羅生門》,體現了“人性自私糾纏的交錯;生死關頭的善惡終極抉擇”。
口述言傳有限制,筆錄流傳也不廣,文字小說要口碑,但一場電影幾百上千人看,口口相傳便不同了。如今網絡年代,經典影像視頻每能保存,流行更為廣泛。
夏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