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應日》看疫情下親子關係
疫情下的暑假,相信是不少家長與神獸的磨合期,今次要推薦的《有求必應日》雖說不是甚麼開創性的電影,但是絕對適合家庭成員觀看。劇本儘管稍顯俗氣,結局也不難推測,但是過程相當搞笑,簡單卻具魅力。
電影一開始,Allison和Carlos同意給他們孩子一天的時間,允許他們自己對所有的事情說“好”。因為意識到自己一直說“不”,以至於Allison的孩子在做學校項目時,說她是一個刻薄的母親;相比之下,Carlos則是個有趣的家長,永遠都不用做壞人,故事的開始正是從Allison不想做“壞人”開始。
“神獸”,固然有其各種瘋狂,看到這個家庭在遠離電子產品的情況下,能夠享受美好時光,相信是很多家長渴望的。親子關係如何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廿四小時”,相信看完這部作品後,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蠢蠢欲動的。除了具備接地氣的愚蠢笑話,讓觀眾翻白眼之外,這部電影中有些鏡頭的運用非常出色,明顯感覺到是以孩子們的角度製作。
儘管為了噱頭,電影中會有一些鼓勵不良行為的時刻,但是如果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一起討論這些出發點背後的教育理念,相信會是一個不錯的展開親子話題的機會。
在筆者看來,《有求必應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一部百分百為孩子們製作的電影,但對成年人一樣有吸引力。它可以為家庭成員建立一定的連接,畢竟普羅大眾都在自己的家庭中擔任不同的角色,曾經是孩子的我們,或未來將成為父母的我們,如何與家庭成員相處絕對是一個值得學習的課題。
而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正是中西方文化差異下對教育的理解有別,相對西方的個人主義,東方社會更強調人該融入群體。在這個強調教育應該開放思維,容納更多元化的現代社會,東方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夠接受西方那種提倡個人主義的行為,反而是身處在澳門這個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社會裡值得思考的。
文:一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