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五
2021年08月20日
第B01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白馬行見證澳商業繁盛

葡國領事館過去是聖辣法耶醫院

⬅白馬行多年來都是澳門的商業區

⬆伯多祿局長

➡白馬行之名因“白馬牌”威士忌而來

首家貧民醫院建於此

白馬行見證澳商業繁盛

白馬行,正名是伯多祿局長街,是澳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這條街道曾經擁有三個名字,其中更有醫院街之稱。

白馬行西接板樟堂街,東至水坑尾街,是澳門第一條水泥馬路。該區最為人熟悉相信非葡國領事館莫屬,該建築物前身是聖辣法耶醫院,是澳門的貧民醫院,更是澳門歷史上第一家醫院,所以這條街最初叫醫院街。

這區當時是洋行的集中地,有絲綢行、茶葉行及其他洋行,是本澳商業繁盛之路。清朝道光年間,英國渣甸洋行設在白馬行醫院側,專營一款叫“白馬牌”的威士忌,為招攬生意,在洋行門前繪了一幅白馬廣告畫。

華人忌諱改舊名

最初葡人將該處命名為醫院街,但華人普遍認為醫院不吉利,見到這個白馬商標後,大家便稱這條街為白馬行街,聖辣法耶醫院因而又稱白馬行醫院。

一八六九年七月,澳葡政府正式公佈這條街為白馬行街。直至一九四二年六月,議事公局為紀念曾任議事公局局長的伯多祿誕生一百周年,便將白馬行街改名為伯多祿局長街。

欲知更多相關歷史,請掃碼欣賞影片。

2021-08-20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9278.html 1 白馬行見證澳商業繁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