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苦澀話涼茶
澳門涼茶源遠流長,以中醫中草藥為原料,為預防疾病與四季養生的飲料。常見的有五花茶、廿四味、火麻仁、祛濕茶、止咳茶、感冒茶、竹蔗茅根及雞骨草等。熟悉的廿四味,就像粵菜的鹵水料,各涼茶店舖的配方都有不同。
還記得兒時患病,母親陪同到中醫診治,照藥方親自煎藥,多必千囑萬咐母親,要跟埋陳皮梅或山楂餅,自己才肯飲藥。
在上世紀中,居民路過涼茶舖或會順便飲碗涼茶,既解渴又保健,同時最重要是價格相宜。因當時醫療就診價格不菲,所以涼茶成為居民預防疾病,或輕微病徵的主要良藥。
相信上年紀者印象最深,是清平直街顯記涼茶舖,用湯碗盛載涼茶,上面蓋以較大的圓形玻璃保持衛生,消費者會選玻璃有水點剛盛入碗的涼茶。店內設有酸枝檯椅,顧客消費一、二角就可入坐,飲碗涼茶加陳皮梅,聽收音機廣播或跑狗節目,閱讀新聞報紙,在當年已是上佳的休閑享受。
以往涼茶舖以傳統土砂煲煎茶。現今一些具規模或加盟式涼茶舖,自設現代化生產工場,以美觀塑膠樽盛裝涼茶,既衛生又迎合市場。廣東人說的熱氣,外省叫上火,近年內地廣告宣傳口號“怕上火,喝王××”,將涼茶包裝成為流行的罐裝飲料。
涼茶始終是中老年人慣常的養生防病飲品。日前與年輕人交談中,表示多不會主動往涼茶舖飲碗涼茶,但提到買杯手搖飲品,就馬上興致勃勃。傳統涼茶如何在飲料市場上,保持屹立不倒,日後還看消費者選擇。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