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08月22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溫柔奇幻的超現實書寫

《霓虹餐廳》 作 者:古冰 出 版 社:澳門日報 出版日期:2018年

溫柔奇幻的超現實書寫

我們置身於信息爆炸的年代,靜下心暫時遺忘紛擾複雜的世界,慢慢地細讀一本書,不知何時變得奢侈。但澳門新生代作家古冰的短篇小說集《霓虹餐廳》有種懾人魔力,簡潔精闢的超現實敘述讓你在虛幻和現實中來回遊走,清新的筆觸有療癒人心的能力。

《霓虹餐廳》分為“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四個單元;每單元分別以六篇不同主題、類型各異的短篇小說集結而成,連紙張顏色在不同單元也有所不同,由此看出作者很看重閱讀的感覺和狀態,想要給讀者營造最合適的氛圍。四個單元中,“早餐”和“午餐”較為柔和清新。如“早餐”首篇〈白兔男孩與鱷魚少女〉,以童話般的語言,通過各種象徵手法將男孩對青春的懵懂,性的好奇以溫柔的文字輕盈帶出;動物、行星、科學館等表達生命、成長的意象也經過作者的悉心編排,讓簡潔卻完整的故事富藝術性,給予讀者極大程度的想像空間,就像故事中提到的白兔奶糖,令人細細品味咀嚼,饒有趣味。“午餐”中〈初夏的棉花雲〉,以九歲小孩“小明”的目光和想像,生動地呈現一個滿是童趣的世界。透過棉花雲的象徵表達對童年的追憶,字裡行間含有對消逝過去的一份淡淡哀愁;其中故事提及的“數碼暴龍”、“筆盒”、“彈珠人”等也勾起讀者對往昔的回味。

“下午茶”較“早餐”、“午餐”來得濃烈,色彩更為豐富複雜。如小說〈人日〉,通過意識流描寫,生動呈現主人公在“人日”的內心狀態,渴望借助“人日”這個現代人甚少記住的日子,希望找尋一絲溫暖填充內心空虛。她渴望得到回應,她盼望人和人的擁抱,但由始至終,都是一人的獨角戲。故事沒有描寫寂寞,沒有表明主人公內心如何孤獨,卻把孤獨和疏離的狀態通過對物件、場景細膩地描寫,就像電影流轉的畫面一樣微妙;以輕描淡寫的文字,帶出現代人最焦灼、隱密的一面。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晚餐”,也是“口味最重”的單元。其中作為本小說集名字的〈霓虹餐廳〉也收錄於此。在“晚餐”,作者多描寫人物狀態的異化,如〈霓虹餐廳〉裡,人被當作餐桌上的食物,如牲畜般等待被肢解的命運。〈KUKI〉則描寫未來,人人都需配戴厚重、以熒幕為核心的頭盔,且“聽說讀寫”都要通過頭盔進行,真實面目被遮掩。這也引發讀者反思資訊發達的年代,大家將科學技術與進步劃為等號,但人與人的距離愈發疏遠,最切實的感情也被忘卻。同時,〈KUKI〉也包含對“同性戀”、“愛情”、“家庭”的重新思考,讓大家靜下心去反思周遭的一切,去思考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的原因。

此外,《霓虹餐廳》大部分小說以第一人稱書寫,利用各種視角,如小孩、老人、“瘋子”等,讓大家用不同角度看待我們身處的城市與世界。小說看似沒有參雜任何主觀態度,卻在字裡行間隱藏作者對事物的各種想法,讓讀者自行發掘體會,並用自己的理解加以延伸。同時,書中不難發現澳門的影子,讓人在夢幻敘述中,有種熟絡的親切感。如〈大拇指湯米的無味人生中〉的西灣湖、〈愛因斯坦〉中的舊澳氹大橋等。另外,書中細碎的片段、簡潔的書寫也處處蘊含純粹而簡單的哲理。例如〈No.17〉的開頭,有齊克果的名言:“生命必須回頭才能理解,必須向前才能生活。”是貫徹全文的主題,令人反思機械式、善於遺忘的生活狀態,引導讀者反覆斟酌其中意味。

《霓虹餐廳》每一篇都能帶給人新鮮感和驚喜,而此刻的我只能把這冰山一角的細碎感受用淺拙文字簡略地表達。感謝作者古冰以自己獨特、溫柔的視覺,讓我重新認識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也讓我發現澳門其實有許多優秀、令人驚嘆的作品,值得身為澳門人的我們仔細品讀,希望大家能多支持澳門本土創作。

子 立

2021-08-22 子 立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9756.html 1 溫柔奇幻的超現實書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