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在穗發佈建言粵港澳對策
大灣區經濟將迎來全面復甦
最近在廣州發佈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二○二一)》(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粵九城市 +香港 +澳門)在二○二○年克服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增速保持大致穩定。
本報記者 張志明 報道
灣區經濟有韌性
報告由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東省區域發展藍皮書研究會共同舉辦。報告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重點皮書項目,也是唯一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著作。
報告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宏觀視角,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發展的宏觀形勢分析和研究,總結並概括了粵港澳大灣區在去年的發展狀況,預測並分析了今年大灣區發展所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對策建議。
報告指出,去年粵港澳大灣區全年的經濟增速保持了大致穩定,特別是粵九個城市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廣州經濟總量首次超越香港,粵九個城市在大灣區中的經濟作用越發明顯。
機遇與挑戰並存
報告同時點明,今年粵港澳大灣區仍將面臨多重機遇與挑戰。隨着全球通過新冠疫苗構築起“群體免疫”屏障的推進,預計大灣區經濟將迎來全面復甦,主要經濟指標將逐步回暖。
今年“十四五”開啟新時代,大灣區將充分發揮產業和區位優勢,率先探索有利於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並加快向全面數字化方向發展,科技創新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依靠。港澳兩地需要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在大灣區框架下加速港澳地區再工業化進程,調整經濟結構,帶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這本藍皮書在研究選題、研究內容等方面特色鮮明。一是對社會普遍關注的體制融合、政策協調、規則對接等熱點問題展開系列深入研究。具體包括對大灣區養老保障政策協調機制的關注和對大灣區科技創新規則對接與合作方向的關注。
宏微觀均有涉獵
二是該書對各界學者關注和研究微觀問題也有涉獵。例如,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產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建議的研究、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反洗錢協調合作策略研究等,力求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展現和提供一個涵蓋面廣、實用價值高的解決方案。
三是該書堅持宏觀選題與微觀選題的相結合,熱點選題與偏冷選題的相結合,既有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分析,也有關於不同領域、不同城市的個案問題的研究。
四是對南沙區現代產業發展及其功能定位、文化建設等特別關注,重視在推進大灣區及廣州、深圳“雙城聯動”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