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分階段推進共同富裕
在用幾十年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向何方?共同富裕,是中國的回答。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日前召開,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決定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十八大以來,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
如何實現共同富裕?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雖然我們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台階,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把“蛋糕”做大,進而縮小差距,推進共同富裕。
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也要重視分好“蛋糕”。會議指出,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三次分配被首次納入基礎性制度安排。三次分配是社會主體建立在自願性的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配。
會議還強調,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兜底救助體系、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是保底的,是基於每一個國民的基本權益而設置的,它對於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基本發展和基本尊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惠及全國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和體系,對於實現共同富裕而言尤為重要。
會議稱,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鼓勵勤勞創新致富,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目前,我國中等收入人口為四億,到二○三五年有望達到八億。這樣巨大的市場,既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共同富裕的探索,無疑具有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