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08月26日
第C04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天劫或可避人性卻無路

《血色天劫》

天劫或可避人性卻無路

現今喪屍或殭屍的影集年年大熱,只要有驚嚇場面,似乎都具備一定收視保證。在喪屍片氾濫的年代,若沒有創新主題,很難吸引觀眾收看。《血色天劫》(Red Blood Sky)稍微玩個劇本,倒也新鮮。

影片一開場,直接告訴觀眾女主角娜迪亞得了神秘疾病,服用藥物,行為古怪。一開始筆者還以為是變性人操作,接着的劫機空難片跡象,唯一確定毫無懸念的是母愛情節,偶有伏筆讓觀眾揣測主角的“與眾不同”。接下來的插敘引述故事緣由節奏爽快不拖沓,足以讓觀眾投入。沒有太過渲染的情節,卻能製造引人入勝的觀感,讓筆者感嘆是德國人的高水準製作。

恐怖血腥盡顯人性

在飛機這樣一個密閉空間裡,遇上恐怖分子劫機,本已是走投無路的了,恐怖分子也分恐怖程度,有稍顯“正義”的,也有喪心病狂的,無論背後故事如何,終究難逃惡人標籤。

這樣一群惡人,以為一切都掌控於股掌之時,不料遇上喪屍,還是有愛、懂控制自己血性、為保護兒子可以粉身碎骨的喪屍,一反男性喪屍的模式,改為具備極深刻母愛的女性,讓觀影心情更顯複雜。有無意間被殘害成為喪屍的無奈;有以殺人為樂想將自己化作喪屍荼毒生靈的病態;還有因為自己即將死亡,而想成為喪屍不讓其他人好過等等,都是磨難下人性的不同呈現和考驗。的確,喪屍哪有人性陰暗面可怕啊!

《血色天劫》除了親情主線外,其他人為了利益和生存而展露出的人性陰暗面,例如打開艙門讓其他客人都變成喪屍的受傷男客人,又例如劫機劫到發狂而想變成喪屍的“八號球”。到最後全機人都變成喪屍這件事,就是點出一個可憐又可悲的故事,喪屍體質或者還有方法“治療”,但人性這回事早已潛藏在每個人體內。

巧妙安排極具心思

小童星Carl Anton Koch在劇中擔演篇幅甚多,每一次“媽媽”的呼喚,都讓人隔着屏幕感受到掙扎和悲痛,明知道母親的“與眾不同”,卻自始至終不離不棄,甚至到最後的無奈決絕,是演員的實力演繹。因為自己差點兒害死母親,也因為自己決定失去母親的若干行為,都讓人看到這個小演員的魅力。

以機艙作為災難片及恐怖片的主要場景,雖然常見談不上驚艷,但導演運用飛機上有限的空間,包括機長室、貨艙、洗手間和座位等,讓人性在此無處可逃,是同心協力共同抗敵,還是自私為上,落至互相廝殺的境地,僅憑這點就極具看頭。

僅僅憑藉喪屍懼怕陽光這一特點,除了斷了手臂的物理學家法利德與男孩伊利亞斯之外,其他人都變成喪屍,再次將劇本拉回到空難的緊急迫降局面,他們是否能夠安然脫險,同時大家最害怕的喪屍是否繼續擴散,是導演彼得圖萬斯引發觀眾好奇的伎倆,政府的介入是幫忙還是扯後腿,給了觀眾一定的聯想空間。

七月上架的《血色天劫》,總體而言憑題材新鮮及認真的製作,持續登上全球點播排行榜冠軍,看來是情理中事。

先 愉

2021-08-26 先 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0508.html 1 天劫或可避人性卻無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