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天網上直播八場
青交音樂節本周煞科
因疫情關係,第十一屆澳門青交音樂節將於本周煞科,最後的八場音樂會今日開始連續三天以網上直播方式舉行。逆境同行,以“Music in Town” 為題,澳門青交音樂節三十場音樂會為團員提供了寶貴的舞台。最後八場的“團員舞台”及“重奏樂趣”演出順延到本周分別假澳門青年交響樂團訓練中心和東方基金會會址舉行。按政府防疫指引,本周音樂會不接待現場觀眾,網上將實時直播澳門青交團員的演出,以饗觀眾。
今日於青交訓練中心上演兩場原計劃在塔石展藝館舉辦的管樂獨奏音樂會。下午四時半長笛專場《女高音 · 長笛 Singing Flute》,由團員鄒紫慧、侯天豫、甄語嫣、姜沛茵、郭綽軒、陳浚泰、李雋樂擔綱,並特別邀請剛被香港演藝學院錄取的梁鎣盈壓軸演出;晚上七時《威武 · 銅管 A Mighty sound》則是銅管團員表演,他們是林逸凱、吳葉芽、梁立本、李永雋、梁壹竣、歐藹琳、陳成駿、鄧愷璋、施諾桐、丁柏熙、潘浩天、陳澤希,目前就讀香港演藝學院圓號專業的團員蔣文宇也將為音樂會壓軸表演。
接着周六、日,每天分別三場不同內容的音樂會,按原計劃假東方基金會展覽廳舉行。東方基金會建於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原址是葡國皇室貴族、澳門保險之家創始人之一的巨富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別墅。該建築可能是澳門首幢別墅式花園的豪華住宅。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館,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西班牙式大台階入口頗具氣勢,現室內已改建為展覽空間,屋前花壇已改為水池,在此進行古典音樂特別是宮廷式的室內樂直播,將這座超過二百五十年的歐陸式建築活靈活現與觀眾面前,彷彿身處歐洲古典宮廷花園的感覺!
明日上午十一時《偶遇 · 單/雙簧管 Encounter with Oboe & Clarinet》,將分別呈現樂器在與其調性與音色的不同。單簧管張天頤、林浠瑜、蔡展昊和高藹欣、雙簧管施泳茵、陳婉盈、高譽愷和歐陽敏彤先後登場,各自分擔半場演出,觀眾除了欣賞他們的精湛演出之外,還可以留意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及作品;下午三時半《16 根弦 · 四重奏String Quartet》分別由三組弦樂四重奏擔綱演出,演奏偉大作曲家孟德爾頌、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的大作,演奏者包括梁雅一、甄卓然、陳政良、黃彥朗、陳悅馨、司徒珮盈、吳淑權、陳培熹、陳思靜、麥頌恩、張柏聰、龍駿晞;晚上七時《大提琴故事A Story of Cello》由青交師姐周清嵐指導的十二位團員用多首作品為大家訴說大提琴故事,十二把大提琴是黎家美、梁穎怡、趙展豪、龍駿晞、陳培熹、莊凱瑤、麥芷蕎、范采瑩、何泳琳、李梓萱、黃彥朗、張天溢。精彩可期。
周日上午十一時《開心假期 · 巴松小子Bassoonist Holiday》,由導師程嘉愉策劃一場大家平常不容易遇到的巴松管專場表演。巴松管的音色富有高度戲劇性,在管弦樂隊中有“小丑”之稱,由王璨瑋、李詩婷、秦婧雯、林靜茹、吳穎瑜、劉禧薔、楊芷晴擔綱演出,讓觀眾認識這一支看似竹筒的樂器;下午三時半《飄逸 · 豎琴 MYSO Harp Studio》,何希瑜、林慧娥、鍾天迎、楊懿翎將演奏多位豎琴作曲家有如天籟之音的樂曲包括《波爾卡舞曲》、《C小調第二號奏鳴曲,快板》、《四十八首豎琴練習曲之21》、俄國作曲家格林卡改編莫扎特的《主題與變奏》、聖桑《幻想曲》等,特別一提的是去年考進香港演藝學院的團員梁冬怡也將披甲上陣為觀眾演繹馬歇爾 · 格蘭查尼《狂想曲》,展示其不凡技藝;晚上七點《首席 · 四重奏 The Principals' String Quartet》為音樂節最後一場演出,由小師兄許恩樂指導的首席四重奏專場壓軸出場,四位首席正是大家熟悉的夏燡、張天悦、吳淑權、趙展豪,他們贏得去年澳門青年音樂比賽重奏組桂冠,又受到邀請即將在十月份舉行的澳門國際音樂節本地樂手舞台上展示。他們將演繹門德爾松《第六號弦樂四重奏》和格里格《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以及雨果 · 沃爾科的《意大利小夜曲》。
“第十一屆澳門青交音樂節”本周音樂會獲文化局經費贊助、東方基金會贊助場地、通利琴行贊助鋼琴、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全力支持。有關音樂節詳情歡迎瀏覽Facebook專頁“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協會The Macao Youth Symphony Orchestra Association”或致電二八二五 · 二八九九查詢。八場音樂會屆時將在青交Facebook進行直播,歡迎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