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芙命殞亞速爾群島
大抵沒有人否認奧伊斯特拉赫是前蘇聯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也沒有人否認其為上世紀全球樂壇最非凡的小提琴家之一。然而,奧伊斯特拉赫一九三五年參加波蘭首屆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卻屈居第二,當年,他廿七歲。第一名是何方神聖?乃只有十六歲的法國女小提琴家吉內特 · 內芙(G·Neveu)。“人的強大,不是征服了甚麼,而是承受了甚麼”。對此結果,奧伊斯特拉赫不為名利所累,且心態極佳。其對內芙的技藝讚歎不已!承認其奪冠名實相符。此乃奧伊斯特拉赫謙遜樸實的精神品位,怪不得他後來更能獲得輝煌成就,並成為普遍人心悅誠服的小提琴大家。
人的壽命長短,往往決定其對人類社會貢獻的大小。奧伊斯特拉赫雖然只在人間活了六十六個年頭,但他卻遠比內芙幸運。內芙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一日生於法國巴黎;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她與鋼琴家的哥哥從法國飛往美國,飛機卻不幸墜毀在亞速爾群島。如果內芙不只活了三十歲,她該還能開多少音樂會,她該還能留下多少錄音和錄影?內芙遇難那年,是 “二戰”結束第四年。內芙的演奏歷史,算來不足十年。此使我時時刻刻地痛惜這位曾從師喬治 · 艾涅斯庫、卡爾 · 弗萊什等的傑出演奏家。
在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時,奧伊斯特拉赫驚歎於內芙演奏維尼奧夫斯基協奏曲有着難以置信的力度感和強度。近日,我重聽Testament 公司錄製有內芙獨奏的CD,即使都乃小品,但仍然能夠感服於奧伊斯特拉赫之所述。尤其其乃一位女小提琴家,就更豈能淡然若忘?我當然揮之不去於內芙在演奏格魯克《旋律》時的微妙幽玄的哀怨,和她在演奏克萊斯勒根據塔蒂尼所作改編的《科萊里主題變奏曲》時,疾趨而出的跳進音程的偉美之聲……
二○○○年,我曾到被稱為歐洲三大公墓之一的巴黎拉雪茲神甫公墓憑弔蕭邦。事後,我才獲悉內芙也埋葬在這個公墓,而且,其安息之所就在蕭邦近旁,這使我至今仍慚謝交集於當年沒能為內芙也獻上一束鮮花。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