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手機攝影的前景
按字面解釋,眼前或最接近觀賞者的景物稱爲前景。同理手機攝影,前景就是指取景時在主體畫面裏比較靠近前沿的人或物。
有前景就有縱深(中景、遠景),這是手機攝影的辯證關係,能否處理好前景,影響到作品的成敗。假如一張氣勢磅礴的風景照片沒有前景(例如《稻城之巔》有前景與無前景對比),那麼這張照片的構圖既不完美,且缺乏層次感,更談不上藝術感染力。
因此,手機在取景時,要對人或物的前景、縱深及其他元素的相互關聯進行判斷,便於更好地發現前景;如果善於運用,可以增強畫面的縱深,能使原本二維平面達到三維的立體效果。雖然從構圖看前景僅僅是配角,很多時候爲縱深服務,卻是手機攝影一項很實用的基本技巧。
前景可類分以下幾種主要表現形態:
1.介質式:一種物質存在於另一種物質之中,後者就是前者的介質。以隔着窗玻璃向戶外拍攝的《古鎮雨夜》爲例,因古建築前的河道十分昏暗,爲不使畫面黑氣過重,巧妙利用窗上雨珠的光斑作爲前景,不失是一種招數。
2.引導式:往往有一條縱向的視覺線狀體佔據顯眼位置,例如《深秋登階》由近及遠,牽出前、中、遠三個層次,可將視覺延展至恢宏的主體。林道、小徑、山路、栅欄、牆壁等具有延伸性特徵物體,均可作爲引導式的元素。
3.動態式:《目送日落》中餘霞成綺,無比絢麗,一批攝影者在拍攝貝加爾湖的夕陽,而周遭缺乏理想的前景襯托,就地嘗試將現場人物作爲前景,可加深畫面的生動感、層次感、縱深感。車輛、動物等物體都屬前景的對象。
4.框架式:構圖時,在主體場景前有客觀或主觀的物體遮擋,形成一種框架式或畫架式形態,不僅能規避某些場景中紛雜的枝蔓,還可對主體環境和場景作進一步襯托或渲染,《冰暴懸垂》的手法在景觀拍攝時運用十分普遍。
5.虛化式:利用花草或其他遮擋物進行虛化,按《喜眉笑眼》中的前景安排,一能豐富畫面的層次與空間,二可增加夢幻般的斑駁與趣味,爲主體營造賞心悅目的藝術氛圍,在逆光條件下拍攝人像及特寫時其優勢尤爲明顯。
上述羅列的前景樣式,相信能夠提升攝影藝術效果,但不等於所有場景都可設置前景,拍攝時還是要視主體情況而定,切忌過度搶鏡,發揮前景綠葉襯花的作用,使它在手機攝影中盡其所長。
圖/文:謝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