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產業支撑演藝圈
內地官方明令嚴打的“飯圈” ,有說是娛樂圈的“谷星”手法,有利活躍社會經濟。到底是藝術活動?商業運作?還是兩大社會主題交纏?
有六年帶內地藝人經驗的經理人Amber說:“因為帶的都是偶像藝人,工作中,第一準則就是與‘飯圈’搞好關係。每有新人入行,就告誡他們,‘飯圈’與偶像藝人的關係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引導得當,可以快速名成利就;引導不好,就會成為‘余景天第二’。”
內地選秀節目《青春有你3》的人氣選手余景天,他的後援會列出打榜規矩:“如果粉絲不能為余景天花足夠多的錢,將受到懲罰。”該事被官媒點名批評,直指“飯圈”是時候整治了。之後,余景天的經紀公司公開道歉。
經理人Amber證實,官方嚴打“飯圈”亂象,導火線除了吳亦凡事件、余景天後援會事件,還有《青春有你3》的“倒奶”事件。被官媒點名批評後,行內就有了共識,選秀節目和粉絲打榜行為必受到嚴打。取消誘導粉絲應援打榜產品功能——官方明確提出監管措施時,Amber自認打擊不小:“意味着未來節目不能做榜單了,參與這樣節目的藝人,百分之八十會就地死亡。”Amber受訪後不久,愛奇藝宣佈取消未來幾年的選秀節目;其他經理人公司亦表示會“被迫更換賽道”,減少新人簽約,即只簽少量新人,亦會走演戲這條穩紥穩打的路子。
用金錢催谷偶像,被視為“粉絲產業”,背後有資本推手的,實質就是一場商業運作。“粉絲產業被資本推得太高了,就像房價,存在過多泡沫,終歸需要冷靜下來。”內地另一位資深藝人經理人認為,長期以來,偶像藝人和粉絲團體都是客觀存在的,市場也是有需求的,當下被拿出來討論,是資本過於狂熱的另一種表現:“問題核心不在打榜,最早的報紙投票、短訊投票到現在五花八門的粉絲助力,玩法不同而已。不止打榜,藝人代言、活動、演出等都是類似‘飯圈’在支撐。”
(明星勿以為粉絲好騙 · 三之三)
高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