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二
2021年08月31日
第D03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讀書何為

讀書何為

常聽長輩們說:“讀書讀得好,將來才能有一番作為,過上好的生活。”但我認為,讀書不只是為了賺錢、過上富裕的生活,而是為了提升自我。然而,提升自我也需要循序漸進,從培養良好的個人修養到提高知識水平,都需要大量吸收書籍中的營養。走過這條漫長的讀書路後,我們才能得到一個已昇華且富有內涵的自己。

自古以來,人們都十分重視品德與修養,因此我認為,透過閱讀古今中外的典籍,能充分了解學者們對品德及情操的見解,令自己的個人修養得以提高。

文學家呂祖謙自幼聰穎好學,但性情急躁,稍微有不如意的事,變會遷怒於人。某天,強忍着怒氣的他,硬着頭皮去讀書,當他讀到《論語 · 衛靈公》中的“躬身自厚而薄責於人”時,他茅塞頓開,怒氣都冰釋了。由此可見,我們不但能從典籍中,找出學者在品德方面的豐富見解,還能以深入了解這些道理為本,讓它們引領我們走向人生的高點,它們教會我們應有的待人處事的態度,豐富並提到了我們自身的個人修養,成功做到在品德方面增值自我。

在提高個人修養後,下一步便是提高知識水平,擁有充分的學識,能使我們有更好思辨及判斷能力,進一步分辨是非黑白,也令眾多難題迎刃而解。

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自幼到不同書坊閱讀大量書籍,所積累的知識令他在知識層面上不斷提升,為他撰寫《論衡》打下無比堅實的基礎。同為東漢人,卻家境貧寒、父母早逝的政治家孔明,每天都會在晨光熹微之時,便與弟弟一同上峴山讀書,更在三令五申之時,發奮研讀諸子百家的著作。促使他日後成為劉備的得力助手,為後世人所讚頌。

無論是寫出對社會行為進行批判的《論衡》的王充,還是數次協助劉備將難題迎刃而解的孔明,他們都是靠着日積月累由讀書獲得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讓已提升的思辨能力協助自身發展,從而做到在知識水平方面增值自我。

綜上所述,讀書就是在吸收書籍中的思想營養後,將其潛移默化到待人處事態度上,以拓擴我們的眼界,使我們在品德和知識水平方面得到提升。這些種種,均成為了提升、昇華自我的踏腳石,我們終將在走過漫長的讀書路後收穫一個在品德以及知識水平上均已昇華且富有內涵的自己。

劉詠曦 澳大附校 高一

2021-08-31 劉詠曦 澳大附校 高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1448.html 1 讀書何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