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 · 劇場
入秋已一段日子,但天氣仍然酷熱。若不計澳門藝術節,夏秋之交是每年澳門劇場演出第一個高峰期,大大小小的、面對社會不同年齡、階層、喜好觀眾的演出,在各個演出場地此起彼落,可是八月份新一波疫情再掀起一片停演、取消、延期之浪。回看剛過去的七、八月份,澳門演藝界的壞消息也不只演出、活動無法上演,一個又一個突然傳來不同領域的演藝工作者離世的消息,憂傷與惋惜突襲,令人措手不及。
其實從二○一八年底開始,澳門劇場的先行者、前輩、仍然年輕的工作者先後離世,包括甘曉明、穆凡中、羅燦坤、陳渭泉、黎意芬、鄭天良、周凡夫、何潔華、何永華等,澳門劇場史書寫、資料整理仍然單薄,一個參與者的離世,劇場史就缺了一個章節,甚至整個時代的見證。
就以七、八月為例,資深藝評人周凡夫先生,幾十年來藝評文字縱橫港澳兩地媒體,既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董事,又在澳門文化中心教授過幾年藝文寫作課程,他的家人和評論家協會合力為他製作了一個紀念網頁,也舉辦了追思會,整理出一些周先生的事跡與文獻。二○一○年他在澳門出版了《四季集——文化澳門十年評論集》,記錄了澳門回歸初期的文化藝術發展。可是二○一○年後,他在報章上發表的大量文章仍有待收集整理。
周先生離世還不夠一周,澳門年輕服裝設計師何潔華亦因病離世,差不多一個月內,資深演員、創作人何永華亦由家人發佈病逝消息。
由於兩位在劇場的位置並非文字書寫工作,整理他們的資料變得更加困難。網上搜尋到的資料十分有限,演出場刋因字數限制與缺乏認真編輯,也顯得零碎不全。像何永華在劇場、音樂、廣播界加起來超過三十年的劇場人,要匯整他的演藝經歷,是意料之外的困難,令人擔憂。
(留下來的人 · 一)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