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峰谷分時電價新政
據《新京報》報道:今年三月以來,動力煤價格持續高位,在九月初衝破千元大關。動力煤價格持續高位之際,“限電”一詞刷屏,而煤電價格“不聯動”癥結也再度引發討論。
發一度電虧七八分
在本次“限電潮”期間,有電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壓力大,“發一度電就要虧損七八分”。背後原因就是發電所需的煤炭漲價,賣出的電價卻維持不變。
其實今年七月以來,浙江、內蒙古、寧夏、上海、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區陸續有所動作,煤電價格上浮通道已打開。廣東省自十月一日起執行峰谷分時電價的新政策。與廣東省類似的還有浙江、廣西等地,也都發佈了峰谷分時電價的新政策,尖峰時段電價將上浮,峰谷電價價差將拉大。這或在鼓勵低谷時間用電,有利於緩解電網的壓力,有利於電力供應的穩定。
除了煤炭進口減少,中小露天煤礦關停等供應短缺因素外,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初鋼鐵、大宗商品價格漲價,導致焦炭價格上漲,焦煤是焦炭的主要原料也隨之上漲,從而拉動整個煤炭行業價格上漲。
電煤價高電價不變
電煤供應緊張,價格走高,上網電價卻維持不變,因此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不高。公開報道顯示,今年八月,大唐國際發電、北京國電電力、北京京能電力等十一家燃煤發電企業聯名請示,希望重新簽約北京地區電力直接交易十至十二月年度長協合同,提出允許市場主體實行“基準價+上下浮動”中的上浮交易電價。
該請示稱,今年京津唐電網燃煤電廠成本已超過盈虧平衡點,燃煤電廠虧損面達到百分之一百。本次“限電潮”期間,也有電廠直言壓力大。
據報道,長期以來,內地 “市場煤”和“計劃電”的矛盾被廣為詬病。二○○四年末,內地正式啟用“煤電聯動”機制,要求以六個月為一個周期,在平均煤價波動超過百分之五時進行調整電價。
為了將電價更多地交予市場決定,二○二○年元旦起,取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將此前的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
不過上浮通道並未隨煤價上漲即時開啟,直到煤電企業承壓,部分地區才陸續開啟電價上漲通道。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七月以來,浙江、內蒙古、寧夏、上海、湖南、廣東等地區陸續有多動作。如內蒙古工信廳、發改委規定,自八月起,蒙西地區電力交易市場燃煤發電電量成交價格在基準價基礎上可以上浮不超過百分之十;湖南發改委規定,自十月起,在確定電力市場交易基準價格的基礎上,引入燃煤火電企業購煤價格作為參數,按一定周期聯動調整交易價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