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文遺遊拓粵劇文化
【本報記者廣州電】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品粵劇悠長韻味·傳嶺南曲藝精髓”——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體驗日活動圓滿收官。本次活動旨在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拓展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
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以粵劇為代表的嶺南文化是大灣區共同文化記憶。作為近現代中國最早開放的地區,廣東首創以遊徑串聯粵港澳三地文化遺產,將保存較好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景觀串點成線,實現可讀可遊可看,讀懂這些遊徑,就讀懂嶺南的歷史。
非物質(粵劇)文化遺產遊徑是目前公佈唯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遊徑,選取粵劇文化遺產資源點較為集聚、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現存文化遺產資源點保護情況較好、且具備對外展示遊覽條件的文化遺產集聚片區,構建長度適中、適宜步行或騎行、品質較高的觀光遊覽實體遊徑。
廣佛兩地粵劇文化遺產遊徑位於城市老城區,長度均不超過三公里。通過旅遊景點、歷史建築和文物古跡將粵劇文化串聯,整合大灣區共有粵劇文化資源,構成大灣區人民共同的文化記憶,使遊客在遊覽中了解粵劇發展歷史,品嚐粵劇悠長韻味,感受嶺南藝術瑰寶。
此次活動以粵劇為主題線索,由國家一級演員、粵劇廣東省級非遺傳承人關青和粵劇愛好者代表組成體驗團,赴廣州和佛山兩市開展體驗活動。活動除遊覽粵劇藝術博物館、八和會館、兆祥黃公祠、祖廟萬福台等著名粵劇文化遺產資源點,還穿插粵劇戲服種類等粵劇知識講解、學習粵劇身段如“耍水袖”、“耍把子”、交流粵劇發音和技巧等,讓遊客零距離感受粵劇藝術的魅力,推進粵劇藝術文化傳承和發展。
是次體驗團通過網絡方式向全社會招募,團友不乏九○後和千禧後的青年粵劇愛好者。遊客們表示,本次活動既有現場觀摩,又有互動交流,通過與粵劇的親密接觸,深度體驗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對粵劇的起源和發展傳承有更深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