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琴澳合作 減流動限制
伴隨珠澳通關措施繼續執行,澳門將迎來平淡的“十·一”黃金周。那邊廂,粵港商務簽註將於本月中旬復辦,憧憬港澳開關亦步亦趨。
疫下人員出行大受限制,顧慮重重,對視為生活一部分的旅客來說,旅遊不可或缺,故疫下黃金周,內地將繼續上演人口大遷徙。國家文旅部分析今年內地出遊人數增加;國鐵集團從車票預售反映“補償式”探親、旅遊觀光等客流交織,全國鐵路客流預計與去年同期持平;連同民航、自駕等出行方式,內地黃金周人氣不減。
澳門何時回到人氣鼎盛的旅遊環境,是很多人的疑問,當下目標是盡快提升疫苗接種率達八成,爭取放寬旅遊限制。但是每每碰上疫情,所有經濟活動必受衝擊,如何減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至關重要。有建議嚴格分區管理,盡量不影響其他區份的運作,這除了需要有明確指引,如何實施有效的防疫更爲必要。
以內地為例,面對大量人群出行,風險提升,故內地多個省市衛健委發出通知,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實行隔離安排,到一般地區出行返程者,做好十四天健康監測。部分更倡議旅客賦歸後,盡快做核檢,以保萬無一失。
疫下出行安排,嚴防疫情已成常態,甚至核檢已變成出門例行動作,堵截風險。那麼,除了提高疫苗接種率,加強核酸檢測安排是否可成為放寬出行限制的誘因,值得深思。
澳門接連受到疫情逆襲,打擊工商界的信心。以會展業為例,第四季是傳統旺季,十月會展活動大部分已因疫延期,業界要不斷變陣,最怕是取消不延期,更是硬傷。至於十一及十二月暫時維持舉行,最終亦視乎疫情發展。長遠來說,營商活動如何與疫共存,已成為急於解決的難題。
由於橫琴深合區已成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重要腹地,會展業一直提倡“一展兩地、一會兩地”,在琴澳設分會場的發展模式,有加快推進的必要。面對琴澳一體化發展,如何突破疫下人員流動限制的探索更形迫切。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