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深合區方案 打造澳人優先局面
【本報消息】原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特聘教授米健在接受內地媒體《財新周刊》訪問時表示,過去粵澳合作,由粵方主導,在橫琴開發中,澳門特色和作用一直不明確。最新公佈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意味深合區經濟運行由澳門主導,社會管理由廣東省負責。
需解決兩基本問題
米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與國外的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及國內的長三角、京津冀區域經濟不同,粵港澳大灣區跨越兩種社會制度。大灣區建設要解決兩個最基本的問題: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須具備的條件和要素,即人員、商品、資金和資訊的自由流動;二是大灣區還需要做好“一國兩制”背景下的制度和規則對接。目前要素流動尚未符合大灣區的實質。
港澳是國際化城市和國際自由港,人員、商品、資金和信息可自由進出,無外匯管制,可充分融入國際貿易市場,作為單一關稅區可單獨簽署經貿協定。港澳規則、制度與國際高度接軌,在接下來的改革開放中還將繼續發揮作用。
橫琴澳大模式開放
他提到,過去粵澳合作往往是粵方佔主導,橫琴開發合作中如何發揮澳門特色和作用一直不明確。橫琴予澳門的五平方公里產業園至今沒有建起來,後來“澳方跟珠海橫琴要地成難題,一點一點地給,形不成園區效應。最大的困難在於沒有明確的合作模式,儘管有藍圖。
○九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對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按澳門法律實施管轄。實際上,澳門是以十二億元人民幣租得橫琴島上相關地塊五十年的土地使用權。他指出,“這種模式是最開放。澳門特區政府直接管轄,適用澳門法律,相當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塊頭變大。”
經濟運行澳門主導
對於粵澳合作面臨的問題是“澳門的制度過不來,內地的資源過不去”,現在是時候解答這個難題。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早前公佈,意味着粵澳深合區經濟運行由澳門主導,社會管理主要由廣東省負責,相當於“中央政策開了大口子,就看澳門怎麼做。”
按照該方案,橫琴粵澳深合區將打造成“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支持澳門居民創業就業,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生活環境。實際上形成“澳門人優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