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民族的忠烈
匯龍潭公園座落於上海嘉定區鬧市中心,卻在幾條要道的環拱中隱匿於參天古木與連綿灌叢之間。從車水馬龍的街角拐進園門,隨即隔絕喧囂而別有洞天。十多米高的香樟樹冠茂密,庇蔭着青蔥的綠地和蜿蜒的石徑。石雕欄杆的小橋古樸精緻,悄悄地跨越綠水漣漪的小溪。坡上竹林密集,路邊野花斑斕,清風撥開掩映的枝葉,湖畔白牆紅柱黑瓦的亭榭隱約可見……
穿過匯龍潭東側寬敞的草坪,一座莊嚴肅穆的方尖碑映入眼簾。碑高八米,四周有圓柏和楓香圍繞,碑座平台以石柱鐵索護衛,一文一武兩尊塑像巍然屹立。碑陽鐫刻的一行楷書大字“明忠節侯黃二先生紀念碑”依稀可辨。此乃民國二十四年嘉定縣教職員暨學生集資建造,緬懷“嘉定三屠”殉難者侯峒曾、黃淳耀二烈士的紀念碑。
事件的源頭,當追溯至公元一六四五年,即清順治二年與南明弘光元年。清兵於年前入關揮師南下,一路燒殺擄掠。在揚州遭史可法率市民拼死抵抗,破城後遂大肆屠城,史稱“揚州十日”。接着清軍渡江逼降南京,俘獲南明弘光帝,又繼續攻城略地,且強推剃髮令,導致民族矛盾激化。在嘉定,清軍遭侯峒曾、黃淳耀率眾強烈反抗。
侯峒曾乃明天啟年進士,官至南明左通政使。黃淳耀世居嘉定,崇禎十二年中進士,無意仕途而隱居故里。順治二年六月,清廷強制剃髮,“留髮不留頭”導致人心惶惶。明將吳志葵率義兵收復嘉定,清吳淞總兵李成棟率部過境受創而攻城報復。侯峒曾與黃淳耀聯合多人,豎起“嘉定恢剿義師”大旗,死守十二日之久。七月四日凌晨,清軍藉大雨攻入城中。經激烈巷戰嘉定終告失守。分守東門的侯峒曾攜二子投家中葉池自盡,被趕來的清兵砍殺。分守西門的黃淳耀與弟淵耀遁往西林寺,在牆上留下絕筆後雙雙自縊。李成棟部於辰時鳴炮屠城,死難者不計其數。
七月二十四日,義士朱瑛率士兵突襲嘉定,會同市民驅除清軍。二十六日李成棟捲土重來,復佔嘉定後再屠城,致積屍如丘。八月二十六日,南明將領吳之番率餘部收復嘉定,但清軍隨即反撲成功,入城後第三次大開殺戒。七月初至八月末近兩個月內,清軍三次血洗嘉定,史稱“嘉定三屠”。
令人費解的是,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壯烈如此,一些史書卻鮮於記載,甚至有人質疑其真實性。難道是忌諱引發民族矛盾?深入探究後我恍然大悟。三屠嘉定的首兇李成棟並非滿人,乃降清之明將。此人後又歸降南明,實為奸佞。而反清的侯黃二人則在乾隆四十一年被清廷追謚為“忠節”之士。可見忠奸與民族無關。匯龍潭雲遮霧障,深藏不露,卻將永遠銘記超越民族的忠烈。
李嘉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