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釋除疑慮 提升接種率
昨日公佈的九月賭收,有中秋利好支持,可惜遇上疫情後繼乏力。珠澳通關收緊政策持續,旅遊區冷清,商舖慨嘆今年“十 · 一”黃金周“玩完了”!十月中下旬能否挽回人氣,提振經濟氣氛,將是全城焦點。
疫情持續近兩年,部分國家和地區疫情持續升溫,短時間內消滅病毒基本不可能。疫情常態化,做好與疫共存的心理準備是關鍵。除了做好個人衛生、接種疫苗外,戴好口罩亦非常重要。
早前國家衛健委專家組來澳考察,指出澳門對外來旅遊資源的需求大,常駐人口與珠海往來頻繁,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重要性凸顯。今波疫情主要在醫觀酒店爆發,各方隨即找風險缺口,堵塞漏洞;同時敲響抗疫疲勞的警鐘:祇要稍一鬆懈,抗疫工作將付諸東流。如今除了保持嚴謹不鬆懈的態度穩守防線,如何把“防疫戰線”拉長,建立起免疫屏障,更是澳門後疫情時代“與疫共存”的應有姿態。
由於澳門的接種率僅得五成,遠遠落後於內地,如特首所言“哪來底氣跟人談通關”。澳門是外向型經濟體,依賴服務出口拉動各業發展,打造安全宜遊城市至關重要。然而,受疫情衝擊,旅客量隨時急跌,工商界束手無策,澳門經濟即時受影響。
面對低迷環境,去年以來政府已耗用巨額公帑為經濟民生補底,如今再次疫襲,賭收不似預期,將再次修改預算動用儲備。但疫情何時退去,無人說得準,最終築起免疫屏障是唯一出路,爭取放寬通關限制,旅客回流,經濟才能重拾發展正軌。
早前一輪公務員谷針疑雲,令居民情緒反彈,但主要是基於對疫苗功效及副作用的不了解,憂慮接種後會出現不適情況。但相對於感染疫症而需付上的沉重代價,降低居民對接種疫苗的疑慮更為迫切,政府宜深入社區、學校、團體作更多宣講。如今次染疫的保安由於已接種疫苗,病毒傳播力弱且屬輕症,就是接種疫苗的“最佳人辦”。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