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10月04日
第B06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mRNA技術呼聲高

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貿博覽會上展示了由國藥集團子公司CNBG使用mRNA技術生產的新冠疫苗 (路透社)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公佈

mRNA技術呼聲高

【本報綜合報道】據澎湃新聞三日消息:新冠大流行在全球已蔓延將近兩年,無論是初期保持社交距離等傳統的應對措施,還是疫苗、抗病毒藥物等被視為或能終結疫情的利器,都讓公眾對科學的關注和信任攀升至新一輪高點。

抗疫中發揮力量

其中,在抗擊疫情中首次發揮其強大力量的mRNA技術在過去的九月已先後摘得兩大重量級獎項,分別為科學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以及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獎。

mRNA技術的先驅們是否有望一舉奪得二○二一諾貝爾獎?這一猜測已經引發外界的熱烈討論。答案無需等待太久,二○二一年諾貝爾獎將如約而至。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北京時間十月四日傍晚率先公佈。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廿七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 · 伯恩哈德 · 諾貝爾簽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着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

續取消諾獎晚宴

作為世界上科學和學術成就最具聲望的獎項,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都會在每年十月上旬公佈,隨後在近兩個月之後的十二月十日舉辦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十二月十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安排在這一天舉行。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取消原定於十二月十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二○二○諾貝爾獎獲獎者在瑞典駐相關國家的大使館或其從事研究的大學被授予諾貝爾獎章和證書,主辦方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線上直播頒獎儀式。

今年仍然無法恢復常態。九月廿三日,諾貝爾基金會宣佈,受新冠疫情影響,二○二一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得主將延續去年的方式,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而不是按傳統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典禮。諾貝爾基金會還表示,今年將延續去年的做法,取消諾貝爾獎頒獎晚宴。

諾貝爾基金會首席執行官維達爾 · 赫爾格森在基金會當天發表的新聞公報中表示,這一決定是基於新冠疫情的發展和國際旅行的不確定性作出的。今年諾獎周的慶祝活動仍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

自一九○一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總共頒發了一百一十一次。到目前為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二百二十二位獲獎者,至今無人二度獲得該獎項。

在二百一十九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中,十二人是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巴拉巴拉 · 麥克林托克是唯一一個由單個人獨得該獎項的獲獎者。最近一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2021-10-04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7982.html 1 mRNA技術呼聲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