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10月06日
第B1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打針食黃連

打針食黃連

封關、隔離、醫觀、核檢、黃碼、紅碼……一年內出現了很多這樣的詞彙,並不是好事。除了這些詞彙,還有“打針”。這是醫學上普遍現象,不過今年特別多,原因是為了防疫。

廣府人的歇後語中有句:“打針食黃連”,其潛台詞是痛苦。常言道:“針拮唔到肉唔知痛。”如今,針拮到自己,其感覺可知。拮者,插入也。試想一支既尖且長的針,直插入血肉之軀中,豈有不痛之理?有些人一見到針管,血壓馬上飆升。據一些新婚女子談感受說:“第一次針拮,第二次火熝(烙的意思),第三次煲豬肉。”打針食黃連同樣道理,先吃點苦頭,往後有好日子過。

打針表過,那是西醫的事,而黃連乃中藥,當然是中醫的藥物。黃連有個別名,曰“雞爪黃連”,是毛莨科黃連屬(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乾燥根莖,為多年生草木,栽培於高寒蔭濕的地方,一般須搭較稀疏的蔭棚,或選半陰半陽的山溝和坡地。野生的多在一千五百米的山中。栽培於四川、湖北,為黃連的主要來源地。雲貴、兩廣與福建也有分佈。

黃連味苦、性寒、清熱、解毒、止嘔。中藥的配方《黃連解毒湯》,由黃連二錢,黃芩四錢,黃柏三錢,焦梔子三錢組成。主治:三焦實熱,狂躁心煩,口渴咽乾,火熱乾嘔,澹語不眠,吐血,衄血,尿道痛,小便赤。處方原理是:黃連瀉心及肝膽之火,黃芩瀉肺與大腸之火,黃柏瀉腎與膀胱之火,梔子瀉肝腎及三焦之火。故適用於實熱病。有方歌云:

黃連解毒湯四味,黃芩黃柏梔子備。

狂躁大熱嘔不眠,吐衄斑黃均可給。

在《傷寒論》中有“黃連湯”,也有方歌曰:“黃連人草,薑桂半棗。”指的是黃連、人參、甘草、乾薑、桂枝、半夏、大棗。回顧這一年多的日子,人們活在“打針食黃連”的環境中,只有嘆一句:“長夜曼曼何時旦!”

冬春軒

2021-10-06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8387.html 1 (筆雯集)打針食黃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