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對抗疫症
“保安群組”與“裝修群組”相繼染疫,當局幾經排查,初步判斷為其中兩確診者曾同乘巴士,因接觸同一支扶手桿而成播疫源頭。巴士作為本澳最主要的集體交通運輸工具,社會一直高度關注如何避免巴士車廂成為防疫漏洞,以及如何迅速發現與確診者同軌人士,以便及時切斷傳播鏈。
目前當局追查巴士共軌乘客,首先是透過確診者的記憶及乘搭巴士記錄,結合已實名的澳門通卡或Mpay追查一部分同軌乘客。但目前不少乘客主要使用未實名的澳門通卡,當局在流調時,因現時乘客均要戴口罩,“天眼”亦無用武之地,只能靠同軌者主動申報,費時失事。鑑於疫情嚴峻,當局決定依法暫停曾與確診者同乘巴士人士所持的澳門通卡的付款功能,冀更有效追尋同軌者。成效待觀察,但無疑仍屬被動。
不少社會人士呼籲當局盡快普及推行澳門通卡實名制,以堵塞防疫漏洞。但要全面推行實名制,非一時三刻,加上本地民情,澳門通卡要全面實名制,仍須解決法律、使用者權益等問題,更需社會共識。毋庸置疑,一如內地大行其道的實名制電子支付方式,的確能發揮及時追踨的效力。澳門通卡全面實名制無疑是發展方向,但要救近火,還有其他辦法。
與本澳民情相近的香港,在去年疫情肆虐期間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頂住壓力逐步普及,實踐證明助力抗疫。本澳防疫部門現正密鑼緊鼓推動澳門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增加行程記錄功能。未來的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若能普及到巴士上使用,讓乘客上車時“掃一掃",或許較推行巴士卡全面實名制簡單,並有可能在短期內實現。
善用大數據科技,無疑是抗疫工作的一件利器,但無論是澳門通卡全面實名制、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絕非靈丹妙藥,難免百密一疏。要盡早令社會復常、經濟復甦,最簡單、最直接、最便宜的方法,就是做好個人防護工作,盡責接種疫苗,再結合智慧科技手段,裏外兼修,綜合出拳,力拒病毒來襲。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