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均客量跌93%
旅遊業冀共建灣區防疫標準
【本報消息】受疫情來襲、通關收緊影響的“十 · 一”黃金周訪澳旅客數字出爐。旅遊局公佈,十月一至七日共有8,159人次客量,日均1,166人次,日均量較去年同期跌93%。有旅遊業者表示,擔心防疫、經濟“雙輸”,冀建灣區統一防疫抗疫標準,保通關和經濟活動。
難捱封關副作用
澳門旅遊業工商聯會理事長凌世威認為,按現行防疫政策,只要疫情反覆,旅遊業難有起色。留意到香港計劃提升追溯病毒源頭能力,考慮設立通關碼,與內地健康碼接軌,港府正積極配合內地的防疫標準,爭取與內地通關。
澳門方面,從是次疫情看,與內地商討通關較為被動,認為澳門宜主動提出粵港澳三地共同建立灣區防疫標準,避免互相封關情況出現。澳門可按廣東省提出的防疫標準指引去做,如一發現個案,進行圍封小區、大範圍核檢等措施,其他非疫區經濟活動則如常進行、通關亦如常。若按現時防疫措施,“一出事就封關”,叫停所有活動,等待疫情緩和,澳門難以承受太多次這種“封關”副作用。現時琴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如火如荼,未來如何溝通、合作尤其重要。現從建立、遵循統一防疫指標指引,將是與內地深度合作的第一步。
憂防疫經濟雙輸
疫情在各地擴散變化,但自疫苗推出,從數據上看,大部分人感染處於安全情況。澳門防疫政策頗為嚴謹,即使有感染個案,也處於可控情況。當前採取“零感染、零風險”,太被動保守防疫政策或令澳變成孤島,他認為要採用較進取的措施才有助澳門融入灣區市場。灣區市場已足夠令澳門生存,否則澳門未等到疫情消失已“餓死”。
疫情對澳門的影響幾乎是全國最嚴峻,GDP大幅下跌,兩年來各行業、中小企處水深火熱之中。疫情反覆,等到已無希望。按現行防疫政策,擔心最後防疫、經濟“雙輸”。他表示,只要可確保通關,澳門經濟可有望逐步恢復,如去年“五‧一”黃金周現小陽春,當時各界對後市抱較樂觀態度,惟現時都轉趨於負面。期望澳門主動爭取更大膽的防疫、通關政策,由小澳門防疫抗疫,擴大到一個灣區共同防疫抗疫,助穩澳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