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防災工程 加強疏通渠網
婦聯四建議助離島防浸
【本報消息】“獅子山”颱風導致本澳多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浸,離島區包括氹仔市區和路環舊市區亦出現嚴重水浸情況,不少車輛拋錨,有路環居民更表示如“陸上行舟”,造成居民及商戶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身兼離島社諮委、婦聯政策研究室主任黃梁君表示,政府為防範水浸,雖於數天前已在多個水浸黑點加強疏通渠道,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暴雨仍然帶來廣泛地區水浸,反映問題亟待改善。
黃梁君提到,離島區水浸問題長期存在,包括蓮花圓形地、氹仔菜園路和路環市區,每逢大雨都會水浸,當中路環市區問題更甚,十月初五馬路、路環碼頭及荔枝碗一帶地勢低窪,水浸問題存續已久,嚴重影響區內居民生活和營商環境,特別是早年曾遭“天鴿”吹襲,居民仍然猶有餘悸。每當雨季及颱風季節來臨,居民亦擔心水浸情況重現,生活提心吊膽。
對於改善路環水浸問題,政府在一九年提出“一湖一岸”及“兩湖”防洪方案,大部分路環居民亦表態支持當中的“兩湖”治水方案;另外,當局表示會在上述治水工程前重整路環市區的排污渠網。但規劃上述工作的《澳門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現階段僅完成可行性研究,居民期望能加快開展相關工程建設,早日免受水浸之苦。
提天氣預警準確性
隨着本澳極端天氣頻發,對改善離島區水浸問題,黃梁君提出幾點建議:一、加快推進特區政府在《城市總體規劃(二○二○至二○四○)》中提及“規劃佈局融合防災減災思路,佈置具彈性的建設”,構建融合防災減災功能的濱水空間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二、加快落實《澳門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整體規劃路環舊區堤岸與渠網設施,改善暴雨引發的水浸問題;三、定期定點加強加密渠道清理工作,切實解決路環水浸問題,為居民和遊客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四、加強氣象局對於天氣預警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好讓該區居民能提前準備,盡量減低極端惡劣天氣對居民生命財產構成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