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工程見效 水浸情況改善
內港商戶冀完善基建根治水患
【本報消息】“獅子山”吹襲小城,帶來連場暴雨,低窪地區首當其衝。有商戶表示今年已經第四次受浸,期望當局完善基建,參考其他地方經驗,根治水患。也有受訪商戶認為,政府治水工程作用下,十月初五街及司打口一帶排水成效顯著,但其他街道效力一般,長遠仍需完善相關工程。
大雨必浸感無奈
理髮店負責人黃先生反映,昨日上午到店開門營業,發現店內水浸近十厘米高,所幸理髮店地面放置物件不多,否則損失慘重。儘管如此,店內一些木製貯物櫃底部經多次水浸已出現損毀。他感嘆經歷年前“天鴿”和“山竹”吹襲後,該區水浸情況已有改善,但每逢大雨,尤其遇上天文潮,水浸似是無法避免,帶來諸多不便,期望內港排澇工程基建落成後,能有明顯改善。
在下環街經營中藥店的許先生表示,該店已有逾三十年歷史,有感近十年水患問題比以前嚴重,除受極端天氣影響,相信與澳門周邊水道收窄,以及渠網淤塞等有關。針對水浸問題,店舖數年前已將木製百子櫃換成不鏽鋼。許先生稱店舖今年已四次受浸,昨日水浸近十五厘米高,即使提早裝上防潮閘,亦有部分雨水流入,加上店內排水道反湧,教人難以招架。建議當局參考杭州及珠三角下游沿海城市應對水患方法,改善有關情況。
加快工程治水患
在十月初五街經營煙草店的鄧先生表示,昨早雖下暴雨,但該區一帶未現嚴重水浸,認為是內港治水工程起到作用,水泵適時把渠道內積水抽走,令街道內水浸情況得到改善。儘管未受水浸影響,但店方同樣做足防水措施,提高警惕。
在司打口經營海味店的陳先生受訪稱,昨早連場暴雨,幸該店位置未有出現水浸,認同內港治水工程發揮了作用。但指出,在沙梨頭和河邊新街一帶依然出現水浸,冀當局能關注並完善更多水浸黑點,加快推動內港整體治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