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學會冀待業者投身建築業
【本報消息】特區政府於今年三月十五日公佈的“二○二一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中提升職業技能、促進本地消費及新增稅務減免等措施得以落實,並因應實際需要,追加衛生局防疫抗疫等預算開支。過去一年多本澳首要工作是防控疫情,同時發展經濟,在疫情下更清楚了解到必須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國家所構建的雙循環為發展重點,發揮澳門作為交匯點的作用。
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胡祖杰表示,建築工程業為澳門其中一個重要產業,支撐很多民生及相關行業。目前不少公共工程陸續展開,政府推出大型建築工程,讓本地建築業界參與,以工代賑,帶動內需、振興經濟。與此同時,本地建築工程一向依賴大量人手,由於建築業仍然是高度勞動密集型行業,很少新人願意加入。建築業仍處於變革期,近年政府推出多項工程,逐步配合建築新科技的應用,推行BIM(建築資訊模擬系統)及MIC(組合式合成建築方法),可大為縮短施工期、降低成本、更加環保,也能提高品質及施工安全。利用現代通信技術、資訊技術、電腦網絡技術、監控技術等,通過對建築和建築設備的自動檢測與優化控制、資訊資源的優化管理,實現對智慧城市管理中對建築物的智慧控制與管理。
截至今年第一季“投資計劃”的經核准預算為一百八十五億三千八百萬澳門元,受疫情及中美貿易戰影響,全球經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澳門也不能獨善其身,其中旅遊、服務業和零售等相關行業最為嚴重。疫下,特區政府推動內需,投資大量基建項目支持產業,建議失業、就業不足的人士扭轉觀念,積極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種援助措施,實現再就業。
另方面,勞工局早前舉辦的第十二輪“帶津培訓”課程共有一千八百個在職培訓名額(其中帶津培訓擬年內提供六萬名額),認為上述課程可讓近期失業的本地居民學習建築工程技能,轉投建築工程業界。同時,希望澳門年輕人放下身段投入建築業發展,透過在職培訓,既可學習專業技能,亦可為澳門發展作貢獻。
胡祖杰表示,近年建築工程業界已結合人工智慧的應用,吸引年輕一代加入建築行業,建築工程業界不斷提升運用高新科技,多採用預製件建築減少環境空氣和噪音污染,採用先進管理手段,關注施工安全管理,優化建築地盤環境。
胡祖杰鼓勵響應特區政府倡議,盡早接種疫苗,構築起安全系數較高的防疫體系,讓旅客安全來澳遊覽,各行各業盡快復甦,社會恢復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