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處古建受損
【中新社太原十日電】連日來,受持續降雨影響,山西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遭受不同程度水毀險情。當地官方已採取臨時保護措施,降雨結束立即啟動修繕工作。
十月二日至七日,山西多地出現大範圍降雨,太原、晉中、呂梁、臨汾、運城大部分地區均創下十月上旬累計降雨量紀錄。據不完全統計,太原、呂梁、臨汾、運城近二十處古建遭受不同程度損害。
在太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祠、天龍山石窟、蒙山開化寺遺址出現漏水、坍塌等險情。其中,晉祠多處古建屋面漏水,奉聖寺大殿西南角擋土牆坍塌;天龍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山體塌方損壞景區部分路面。
官方啟動修繕
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表示,持續降雨給文物保護帶來更多挑戰,太原市文物局已對受損古建採取臨時保護措施,加派文物保護人員,時刻監測、巡查,同時下發資金啟動修繕工作。
位於運城的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出現不同程度損毀。鹽池禁牆東禁門甕城大面積坍塌,城台頂面嚴重塌陷,城牆出現多處裂縫;解州關帝廟崇聖寺門樓漏雨,春秋樓二樓大面積漏雨威脅到“夜讀春秋”塑像;新絳龍興寺因漏雨危及塑像安全。
此外,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城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丁村民居、呂梁千佛洞石窟萬佛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汾西縣真武祠鐘樓、侯馬台駘廟西北城牆、夏縣河東特委革命活動舊址等均遭受不同程度損害。
晉係文物大省
據介紹,山西作為文物大省,不可移動文物在冊登記數量約五萬三千八百七十五處,其中古建築達三萬餘座,素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寶庫”之稱,與壁畫、雕塑等依附古代建築而存在的藝術形式,共同組成寶貴的國家歷史文化遺產。
知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早在民國時期多次帶隊前往山西考察古代建築四次。
在這裏,他們發現了佛光寺東大殿,改變了日本人“中國境內無唐代木建築”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