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安份守己
本澳疫情遲遲未散去,體育場所須遵守衛生指引調整開放時機。如有私人場所開放場地供居民鍛煉及比賽,引致爆發疫情及出現傷者,便得不償失。
本澳因應疫情,體育場再度關閉。早前有私人拳館開放供兩名拳手作賽,期間有人右腦血腫及嚴重腦出血,需接受腦部手術。據悉事件中,二人均有多年拳擊經驗,且曾於賽事獲獎。經司警調查發現,雙方在賽前只協議佩戴牙套、拳套及腳套,但沒有戴頭套,終引致悲劇發生。
本澳拳擊及搏擊賽事均會配戴頭套,但一些賽事或友賽卻因點到即止而不戴頭套。頭套是保護自己的重要裝備,如雙方實力有差距,且一方鍛鍊不足,容易受到嚴重傷害,重則有生命危險。
國際拳聯醫學委員會曾表示,經過追蹤上萬名拳擊選手的賽後分析,發現不戴頭套反而安全。因拳手為保護頭部,會積極閃避對手攻擊;拳手戴上頭套,卻因頭部有保護而積極進攻,被對手擊中頭部的機會就比較高,更會累積傷害造成腦震盪,對健康構成危險。而不戴頭套,顏面損傷機率必定增加。有頭套保護則反之。
賈某認為,參與拳擊競賽的居民及運動員,應戴上頭套,聽從教練指引,培養閃避及自我保護意識,避免盲目進攻,安全為上。且疫情不穩,不同範疇運動員還是配合防疫為先,養精蓄銳,待疫情過後,再在運動場上奮發衝刺。
賈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