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多元街舞演出
本我舞團力推街頭文化
本地街舞演出各式各樣,鮮少可以結合陶藝元素作街舞聯乘演繹。由一班志同道合的舞蹈工作者組成的澳門本我舞團,近年都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合作和演出,早前該團就“藝文薈澳二○二一”活動數次獲永利澳門邀請於陶瓷空間《生命之盒》演出,並在該空間有幸和二胡演奏家劉蕾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阮演奏家王禮合演,創造中樂和街舞同台表演的可能性。
與劉蕾及王禮合作的舞者是澳門本我舞團成員關曉晴 (Sandy Kuan) 及蕭雅真(Regina Sio) ,雅真說:“第一次聽到以中國樂器演奏的探戈樂曲,覺得很驚艷,在不同文化與風格的結合下,演奏得相當悅耳與扣人心弦。今次演出十分具挑戰性,皆因彩排時間太短,又要和兩位不同樂器演奏的國家級大師合作,很有難度。我們只能把整首曲風的旋律與質感作區分,再把不同的舞蹈風格融入到樂曲中。比較困難的是整個樂曲裡的旋律與質感、速度是有變化的,因此在編排動作時,我們也需要根據樂曲的變化加入不同舞種的風格,還有動作上速度的切換,要把旋律與動作結合一起,看到動作也能感受到樂曲的旋律。”
既是舞者又是澳門本我舞團會長的梁錦輝 (Louis Leung) ,於今年和部分團員及其他舞者好友,組成舞蹈團隊Free Dance Group於亞洲學生藝術節藝術大賽公開組勇奪冠軍,Louis非常享受能夠和好友們一齊參加比賽,感受跳舞的樂趣。
Louis亦希望未來有更多不同藝術元素的嘗試,除了街舞,往後想做有街頭文化元素的活動,內容會有滑板、塗鴉、唱片騎師、紋身等,Louis說:“我想和團員一齊做帶新出新的活動,整合街頭文化風格去籌辦活動,不想只有單純街舞這一元素。”Louis笑言舞團較自主發展,若未來疫情好轉,也想邀請國內外的舞者來澳交流和合作演出,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文:姬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