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二
2021年10月12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克萊因瓶)旅行的替代品

旅行的替代品

想像一下於旅行期間跟隨我們東跑西奔的物件們吧:它們組成了可移動的個人巢穴,冷藏起一小部分的家庭溫情。既是我們的頭面,也將我們與異地陌生的床褥隔離開——僅是一套純棉的格子睡衣,便能有效地(在心理上)格擋開被單上不知名的細菌、病毒與皮屑。它們是何其忠誠的奴僕,卻隨時有被蹂躪、扔棄或是遺忘的可能。

多少次我們打開行李箱,驚奇地在箱內邊角處尋回一雙許久不見的羊毛襪?或是一枚早就被拋之腦後的冰箱貼:軟木的、賽璐璐的、金屬的、軟的、硬的、方形的、圓形的……我們滿懷歉意,將這上一次(甚至可能是上上次)旅行的紀念品取出來,按在冰箱門上。若是怕它生鏽或是受潮,便連玻璃紙也不撕開,就這麼帶着包裝地貼在廚房裡——多年後,油煙污垢厚厚地結在了透明塑料袋上,裡頭的東西仍一塵不染——漂亮得就像幾年前我們隨手買下它的那一天。

說起與主人們一同遨遊卻沒有落得個好下場的東西們,美國作家蓋伊 · 特立斯曾在他的著作《被仰望與被遺忘的》裡這樣記錄道:

“在港務局汽車站,每周都有乘客把幾十件雨傘、大衣、皮箱丟在車站的一千三百個存物櫃裡。無人認領的雨傘和隨身物品堆得像座小山……”

倘若我是一個事無巨細皆要寫在紙上的法國小說家,那麼我大概會對這些被丟在存物櫃裡的皮箱展開一番想像,從中引出一樁尚未被世人知曉的謀殺,或是一宗驚天動地的文物失竊事件,比如在一九一一年的一個巴黎的夜晚:

“畢加索和阿波利奈爾將那兩尊贓物放進一隻箱子裡,然後拖着箱子走遍了整個巴黎市,就是想找機會把石像沉進塞納河底。”(《杜尚》,卡爾文 · 湯姆金斯著)(三)

李 懿

2021-10-12 李 懿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9590.html 1 (克萊因瓶)旅行的替代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