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10月14日
第B12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如果可以重來,會變得更好嗎?

《煙花,應該和誰看》

如果可以重來,會變得更好嗎?

“如果能夠搭上那班車,我就不會遲到”、“如果那天沒有說錯話,她就不會離我而去”、“如果命運可以重來,我一定會變得更好”,你曾經也有以上的想法嗎?我們常常都在埋怨生命的故事只有一次,“如果有早知,就不會有乞兒”,這是真的嗎?改編自日本作家岩井俊二小說的動漫電影《煙花,應該和誰看》(打ち上げ花火、下から見るか?横から見るか?)透過一個唯美浪漫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這個老掉牙的話題。

電影故事講述就讀中學的男主角島田典道在暑假期間,適逢當地舉辦煙花大會,他與朋友們認真地討論着煙花在空中到底是怎樣的形狀,當吵得不可開交時,遇上同班同學女主角及川奈砂,她正因母親再婚而苦惱,決定邀請男主角和他的朋友進行一場游泳比賽,再與勝利者私奔,典道為了協助奈砂出走而一次又一次地改寫命運的方向。乍眼一看,故事帶着夏日的青春氣息,卻不見得有太多驚喜的新意,但當看到電影最後一幕的煙花時,典道和奈砂明白到即使命運怎樣被刷改,結局原來都是註定的,霎時間,童話式的故事落回了無奈的現實,頓然多了一層層值得我們思考的意義。

對於我們能否改寫命運,成為近年眾多影視、動漫、文學等的重要題材,指的是那些泛濫的穿越劇。無論是小家一點只回到自己的青春年代,抑或是大氣磅礴地把人物置身於歷史的洪流中,或者是像本齣電影可以讓角色不斷刷新相同的時間點,其實它的本質也是在探求同一個問題:“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這個自古以來一直是哲學家熱切討論的問題,然而除了“上帝”以外,我們大概不會找到確切的答案,所以我們只能拋出各自的想法,例如“自由意志論”的支持者說道:“人在各種情境下所展現的各種行為,並非單純由物質或精神等因素所支配的結果,主要是出自於人所俱有的所謂自由意志所做的自由選擇”,而相反的“決定論”似乎有更多的支持者,當中史賓諾沙有着精闢的見解:“人類的行為是完全決定了,自由是我們有能力知道我們已經被決定了,並且知道為甚麼我們要這麼做,所以自由不是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說‘不’的可能,而是說‘是’並且理解為甚麼事情將必須那樣發生的可能。”

當我們明白了史賓諾沙的意思,再仔細梳理故事的線索,它似乎也是“決定論”的支持者,身為觀眾的我們好像站在了“上帝”的位置,擁有全知的視角看着典道和奈砂一次又一次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但終究也是失敗,因為你和我都知道,無論他們選擇哪一條路、搭上哪一班車、逃向哪一角落,他們都走不出現實的枷鎖,即那個必須發生的結局,所以當他們嘗試幾次後,慢慢察覺到所謂的“如果”都是幻想,而幻想只不過是現實的岔路,但卻依然是走在現實的主路上。在電影裏,饒有趣味地以扁的煙花作為幻想與現實的分隔符號,而最後他們的幻想也在璀璨絢麗的扁煙花裏醒覺。因此,故事讓男女主角不停回到相同的時間點,原來並不是仁慈地給予他們改寫命運的機會,而是讓他們不得不“理解為甚麼事情將必須那樣發生的可能”。

雖然故事裏的“重來”失敗了,但返回本文開首的話題,如果真的有“如果”,我們會變得更好嗎?顯然地,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電影中典道和奈砂之所以要不斷回到相同的時間點,不是因為他們改寫事件失敗了,而是改寫得不夠完美。當典道第一次成功把奈砂帶上離家出走的電車時,無意間被好朋友碰見而產生誤會,他在友情和愛情的羈絆之間患得患失,然後選擇了重來一次,在將要被好朋友碰見的一瞬,拉着奈砂躲了起來。這個情節仿如一盞在頭頂突然點亮的燈——如果命運可以重來,你和我並不會變得更好,這是因為我們都有着各種的慾望;我們對現實或多或少都帶着遺憾,所以才會希望過去可以重來,但當重來後又會發覺事情可以再好一點、再完美一點,然後又再重來……在這樣的循環下,你和我得到的不是更好,而是更大的慾望和更大的遺憾,所以電影最後留有餘味地省略了男女主角的去向,但至少不用“轉陀螺”也能知道他們回到了現實,活在了當下,在不圓滿卻是唯一的生命裏追尋自己的故事。

沈銳亨

2021-10-14 沈銳亨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9953.html 1 如果可以重來,會變得更好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