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長津湖
陳栩墨
今年“十 · 一”,最讓觀眾期待的非戰爭電影《長津湖》莫屬。三大導演聯合執導,投資規模內地第一,光環加身讓該片預售便高達五千萬票房,上映至今總票房已經超過二十億,截至目前已打破十多項影史紀錄。當然觀眾除了衝着明星大導而觀看,還因為片中講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長津湖》的題材是比較新穎的,相比其他戰爭歷史片,這部電影選材致敬抗美援朝,這個歷史事件每個人都知道,也可或多或少說出一些內容,但並不深入,而通過熒幕呈現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拍一部戰爭歷史電影難度很大,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縱觀國內外戰爭片拍攝手法,可歸為兩大類,一種是戰爭場面宏大的,如《大決戰》、《最長的一天》、《八佰》,一種是聚焦於個人的,如《Platoon》、《集結號》等等。但無論是哪一種,都習慣使用一些較為人熟知的歷史事件。
電影通過兄弟作為切口,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作為背景深入歷史,講述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七十一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冰天雪地、高山峽谷的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着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影片中伍氏三兄弟前後奔赴戰場,百、千、萬便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縮影。
一部三小時的電影耗資十三億,劇本打磨五年,拍攝時長半年,團隊七千多人,動用七萬人次群演,特效公司超過四十家,整個拍攝幾乎沒有內景,從道具、場景到演員都是精心籌備,以全景式再現這場戰役的全過程。影片呈現無論是質感的細緻,氣勢的宏大,還是特效製作的極致水準,抑或畫面的緊湊及震撼,都展現了三大導演的不同風格。
此外,不管是主演還是配角,都能把每個人物角色演活,詮釋得很立體,演員與角色之間的契合非常完美,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感受到一個連隊淋漓盡致的生命力。劇情緊湊,張弛有度,每個場景角色的刻劃都讓人印象深刻,看完整部電影感覺並沒有三小時的時長。
很多觀眾感嘆,通過電影明白和了解抗美援朝,亦真切感受到“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並不只是書上寫的一句話而已。
對於平常就關注軍事歷史史實的觀眾來說,可能只是又一次把歷史放上熒幕而已,但對於其他觀眾,能在國慶看《長津湖》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審美體驗,一次精神洗禮,更讓“國慶”回歸節日本義。